很多農村孩子,他們的父輩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他們基本上沒讀過書,
認字的也沒多少,一輩子的時間都用來種地。
即便如此,父輩還是給予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農村人常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樣說也是有道理的。
特別是1985年到1990年之間出生的農村孩子,應該是深有感悟。
那時候的農村,還十分的貧窮落後,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背後也包含了深深的無奈。作為農村的孩子,我也想有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上幼兒園,有很多玩具。但是那是不太可能的!家裡沒錢沒權沒靠山,只能一切靠自己。相比城裡的孩子,農村的孩子從小被父母灌輸和教育的思想就是堅強和獨立。
農村的父母生活壓力都比較大,
他們每天想著怎麼讓一家人吃飽飯,
不會也沒時間去寵溺孩子。
小時候基本上力所能及的所有農戶都幫家裡幹,
放羊,喂牛,割麥子,掰玉米,鍘草,刨紅薯,做飯洗碗更是不在話下。
正是這樣,讓很多農村出去的孩子,能夠適應任何的環境,
也特別的能吃苦。
從這一層面來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是十分有道理的。
有些窮人家走出來已經有所成就的人,現在自己當了父母,
但是他們的經曆讓他們知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很有道理的。
為了以後孩子能早點適應社會,哪怕小時候讓他受點窮,
受點苦,也比在蜜罐裡長大,不能經受任何風雨強得多。
在現在社會,出身能決定一些東西,但是既然沒有出身就要更加的努力。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農村孩子要想早當家,也必須靠自己。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