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超前教育」的危害? 專家:孩子應先學會怎麼「玩樂」!

現在經濟條件好了,
孩子的教育問題成了家長們關注的焦點問題,
很多家長都不想讓自家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希望孩子能提前學到更多的東西。

於是,
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在上幼稚園時,
就學拼音、學英語、學數學、
學詩歌、學朗誦、學繪畫、學舞蹈...

三四歲的時候就被迫放棄了玩具、遊戲,
拿起了對他們來說艱深難懂的課本。

這種超前學習,真的有益嗎?

很多父母或是老一輩都覺得……
2歲多沒有必要上「幼幼班」,有人覺得:
那麼小,就去上學,很捨不得!
那麼小,只是去玩。
那麼小,去又沒有學到什麼?
那麼小,去浪費錢!
那麼小,自已還在家顧小的,所以一起帶一起教就好。
那麼小,去很容易生病,而且還會傳染給小的。
那麼小,等小班、中班或大班在去上就好。

坦白說,以上的想法,我不是沒有想過,
但我的想法卻有大大的不同~
來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看法吧!

1.
「那麼小,就去上學,很捨不得」

不瞞你們說,
這個問題蓎琂爸曾經很在乎,
而我當然也不是一個完全不會心疼的媽咪,
只是我覺得心疼都是難免的,
由於蓎蓎從出生就跟我每天黏在一起,
對他對我都會有不習慣的地方,
可是我覺得我必需學會懂階段性的放手。

因為我們無法陪伴孩子一輩子,
照顧他到老,
所以身為父母的我們,
要懂得適時的放手;
放手是為了幫助孩子成長,
讓他學習獨立自主,
小孩才會懂得為自己負責,
這樣的愛才深具意義。

2.
「那麼小,只是去玩」

在家也是玩,去學校也是玩,
這點是沒有錯。
但「玩」這個字定義大不同,
學校可以從玩樂中學習才是正確的觀念。

2歲多小孩本來就不是著重在學一些課程,
是著重在群體生活、生活自理能力、
語言發展、生活作息規律…
正面人格的養成發展。

例如:其實我們自己帶小孩,
有時自己會不知不覺順著他,
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變的比較鴨霸、自私、依賴;
可是在幼幼班要適應團體生活,
老師就不會事事順他的意,
孩子要開始一點一滴的學習分享、學會互相妥協,
也要學會更多生活自理能力。

3.
「那麼小,去又沒有學到什麼」

真的沒有學到什麼嗎?

我覺得這就大錯特錯了,
像蓎蓎去讀了半年的幼幼班,
我覺得他體驗還滿多的也,
認1~10數字、兒歌讀本、
運筆練習、蓋印形狀、
音樂(節慶的歌)、體能課、
基本認知
(例加:分辨大小、 高矮、 形狀顏色)…

不要小看以上這些對2至3歲的孩子,
這些除了智力發展、體能發展、四肢協調、
還有十分重要的就是訓練孩子的大小肌肉。

4.
「那麼小,去浪費錢」

親愛的爸比、媽咪們~
我也知道這樣比較省錢,
但有真的省很多嗎?
請問小孩在家不用吃3餐嗎?
請問小孩在家自學不用買任何教材嗎?
還有些家長更妙,不送孩子去學校,
反而帶他去外面私人的教學,
東學學西學學…
這樣的費用真的有比較便宜嗎?
值得大家仔細算一算…

坦白說這樣的行為,
其實我有點傻眼,
因為學校上的教學都是階段性的,
設備上的安全也都是經過專業評估跟設計的。
私人的環境不可能請人花多錢設計吧,
安全上真的有疑慮呀!

還有就算你的孩子在外面學再多,
到學校的進度跟同學還是不一樣的,
因為除非教材有差別外,
你的孩子到了學校,
還是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環境與適應,
你不在身邊陪伴的時間
(因為通常在家越久依賴性就越高)。

另外還有小孩因為有些會了,
到了學校老師教到重覆的就會小聰明,
不認真上課,
反而讓孩子錯失更多的學習課程,
所以本人覺得經濟許可,
還是讓小孩去上學真的對孩子比較好。

5.
「那麼小,自已還在家顧小的,
所以一起帶一起教就好」

這樣的問題,這樣的想法,
我想過也試過。

但我覺得這是不OK的,
因為不同年紀階段的孩子,
需要的學習、需要的睡眠…
都是不一樣的。

而且一個媽咪能力真的有限呀,
如果硬要把2個不同年紀都在家,
不只媽咪累的半死,
小隻的也無法好好睡覺,
而媽咪還要打掃家裡、整理家庭,
還要1打2也是無法教大的那麼多東西。

6.
「那麼小,去很容易生病,
而且還會傳染給小的」

這個問題其實都是早後要面對,
是避免不了…

不過幼幼班的人數,
一定會比小班以上人數少…

請問爸比媽咪們,
你們覺得人數多比較多病毒,
還是人數少比較多病毒呢?

所以重點應該在如何平常多加強寶貝的抵抗力吧…
例如:多運動、多曬太陽、
飲食均衡、睡眠充足…之類的
若被傳染,也會好的比較快。

7.
「那麼小,等小班、
中班或大班在去上就好」

說實話,
你的孩子要幾歲去上學,
是你們自已的決定,
但影響的是孩子的未來。

像我的經身感受,
因為我阿嬤的年代幾乎沒有幼稚園,
我爸爸媽媽的年代就算有
也不見得每個爸媽都有讀,
所以他們都不覺得幼稚園的重要性
(也不能怪他們,年代不同,
很多東西也不同,
加上他們也不是從事幼教工作,
更不瞭解教育的狀況)。

所以當時我就是到大班才被送去讀幼稚園的孩子,
上了國小後發現程度跟不上同學,
因為大多數人他們在幼稚園
都已經把ㄅㄆㄇㄈ跟數字學的很好了,
國小老師也就輕鬆帶過,
想說反正很多孩子都會了,
不會因為你一個人而特別用心,
最後我只好國小放學再來去幼稚園加強。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跟我走一樣的辛苦路,
加上現在的孩子真的比我們那麼更聰明了,
教育也跟我們那時候不一樣了,
我們7年級生,是到國中才學英文,
現在的孩子國小就要開始學了…

所以爸比媽咪們如果你們愛孩子,
不該以你們以前的觀點去思考,
應該先到學校瞭解現代的教育課程。

很多都從小班就開始教ㄅㄆㄇㄈ跟英文,
如果幼幼班的孩子在幼幼班時期,
就已經適應好環境跟團體生活,
他們是快的就可以進入狀況學習;
但你的孩子到學校一樣
需要一段時間先去適應環境跟學習,
就可以錯失一段時間學習。

作為父母親,在孩子成長的幼兒階段,
注重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過度教育,
會使孩子長生厭學情緒,
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
比如3歲是直覺思維期,
五歲才有形象思維,
大班的孩子才開始出現邏輯思維的萌芽,
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

“讓充滿想像力,
充滿創造力的孩子去記憶漢字,
背出一百以內的加法,
他雖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
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呢,
想像力的空間被固化的知識填滿了。”

讓孩子提前學習,避免“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違背規律的學習,
最後帶來的不僅僅競爭中快和慢的問題,
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問題。
德國憲法命令禁止學前教育。

通過國家介入,
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
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碟,
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
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陳鶴琴先生曾在“活教育”原則中指出:
“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
應該讓他自己去做,
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
應該讓他自己想,
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
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
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人生是漫漫旅途,教育是慢慢澆灌,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記住龍應台的一句話——
孩子,你慢慢來。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