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別再說「都是為了孩子好」!教育中的「食鹽效應」,家長千萬要知道

《天才的禮物》
這部電影是講述
一位少女對於數學方面有著過人的天份
母親離世後
原本跟舅舅一起生活

直到外祖母發現了孩子的天份後
一心想要培養孩子
而爭奪扶養權的過程

這位少女瑪莉的媽媽
對於數學分面也是非常有天賦
所以從小就在母親的高壓下
一直活得很不快樂

所以在生下瑪麗後
將瑪麗留給弟弟撫養
她對瑪麗唯一的期望便是:
讓瑪麗可以像普通人一樣,自由自在地玩耍

這是戴安一直以來想要的生活方式
但是她的母親卻不知道
甚至一直以"為你好"之名,行"傷害"之實

相信"我是為你好"這句話在家庭中並不少見
甚至伴隨著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從孩子一出生
父母就是傾盡所有地付出
處處以孩子為出發點
為孩子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為孩子好"

然而
父母"為孩子好"的行為也會得不到孩子的理解
甚至是造成孩子的壓力
而這也往往是父母與孩子產生分歧的原因

"都是為孩子好"是父母為孩子精心熬製的"蜜糖"
但許多孩子卻視為"毒藥"

很大的原因便是父母不懂適度原則
沒有運用好"食鹽效應"

一、何為"食鹽效應"? "

食鹽效應"其實就是堅持適度原則
它指的是任何好的東西並不是越多越好的
而是"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因而要適度

就像我們炒菜
食鹽是料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調料
無論是技藝多麼高超的廚師
沒有鹽也無法做出好的料理

鹽是料理中的"寶藏"
但是在料理中是不是鹽越多就越好呢?
答案顯然不是的
放太多的鹽會直接影響菜的味道
甚至是讓人無法入口下肚

"食鹽效應"其實就是告訴我們
任何事情都要有個度
即使是對我們好的、有利的事情
只要超過一個度就會"變質"

"為孩子好"也一樣
"為孩子好"本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如果沒有把握好度
也可以演變為傷害孩子的"利器"

相信家長們每一次的"為孩子好"都是寄予真心的
但是如果達不到好的效果
也應該去思考是否用對了方式方法

1.學會反思

在"為孩子好"卻得不到孩子的理解時
家長們第一反應不應該是覺得委屈、或者用"我都是為你好
你怎麼不聽我的"這樣的話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

由於家長與孩子的年齡、經歷、見識都不同
因而兩者發生分歧是十分正常的事

所以家長要有"反思"的意識
只有不斷地"反思"
不斷進行調賬
才是真正"為孩子好"

2.學會傾聽

傾聽是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一個捷徑
當我們真正放下父母的架子
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去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時
我們才能越來越了解孩子的內心所想
也因此才能更加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麼
也才能為孩子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

我們要認真地、積極地去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找到最適合孩子成長的方式

3.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

父母與孩子產生分歧往往都是因為彼此站的角度不同
彼此的出發點不同

不妨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
並且給孩子"試錯"的空間
對於孩子的"有可能犯錯"
父母不要大驚小怪
要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
孩子犯錯、選錯路在所難免

做父母的
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越來越好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是每個人的心願
但是如何拿捏
才不會過頭
都是每位家長該學習的!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