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寶貝媽媽經
  2. {parent_category}
  3. {sub_category}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旅行?因為真正的教育在路上!旅行中得到的回憶與智慧,是無可取代的!

  • Micah

  • {create_time}
{DM_BeforeImg}
{img_source}
{DM_AfterImg}

童年經歷對孩子的浸染遠比父母想像得更大,
行走在路上,讓他們更多地見風景、見人文,
不僅是薰陶孩子的眼界,增加他們的見識,
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他們的大腦。

在孩子成長的階段,
給予孩子更豐富的探索和體驗,
會讓孩子的人生底色更靈動、更豐滿。

01
一位媽媽帶2歲女兒跟團參加歐洲十日遊,
因為女兒哭鬧不止,影響到團員,
因此遭到謾駡“不會把小孩抓起來打死嗎?”

這位媽媽深感歉意,卻也十分委屈,
發文希望對帶小小孩的媽媽能多一些包容和體諒。

這位媽媽說,自己有五個孩子,
卻是頭一次遇到這種事情。
言下之意,自己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媽媽,
小孩子哭哭鬧鬧很正常,而只是團員太敏感。

可是,對於團員,好容易請出假期、調整好心情,
花費巨額金錢出門旅行,卻要在一路上不斷被打擾,體驗可想而知。
溝通無果後,衝突終於在第四天爆發。
先撇開團員的忍受極限和媽媽的委屈不說,
小朋友聲嘶力竭的哭喊聲,就足以讓人心疼。

時差13個小時,長時間遠距離的飛行,
對於一個不到兩歲的孩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評論裡,有人說,
帶小孩子去旅行,
是“花錢買罪受”。
而且,孩子那麼小,
不管去哪都沒印象,去了也白去。

而且,
對於孩子來說,交通工具的顛簸,
和新環境的適應,都是危險的挑戰。

何況,大人又要拿行李,
又要照顧小孩,誰都玩不好。

那麼,問題來了:
很小的孩子,不可以帶著去旅遊嗎?

有了孩子之後,
媽媽就應該收心養性,
老老實實呆在家裡嗎?

並不是的!
認識世界,是不需要年齡限制的。
任何年齡出行,都有屬於那個年齡的驚喜。

02
在日本和歐美的一些國家,帶嬰兒,
低齡兒童外出旅遊已經是很普遍的了。

在國外,
經常會看到一些外國人手推嬰兒車,
或者懷抱嬰兒全家出遊的場景。

2017年4月,
日本的株式會社DeNA對1151名20歲以上的男女的問卷調查,
第一次帶孩子旅行的時候是幾歲?

42.1%的人回答是“1歲未滿”,
75%的人回答是“3歲未滿”。

他們認為享受親子時光,
旅行是最好的選擇,
這和年齡是沒有太大關係的。

0到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這段期間寶寶的神經突觸會迅猛發育,
孩子三歲時,腦容量可以達到成人的80%。

即使三歲的小孩記不住那些名勝古跡,
但是絕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
毫無印象,也毫無好處。

對於孩子來說,
任何事情,
都要親自用眼睛看、親自用耳朵聽,
所留下的印象,
才是最真實和最生動的。

對於小小孩來說,出行是一件艱難的事情。
因為他每天要有固定的時間去睡覺,
體力也支撐不了長時間的玩耍。

可是,讓他知道,
在自己生活的地方之外,
還有別的地方存在,
有不同的風景、不同的人,這很重要。

孩子稍微長大些,學會了體驗。
他們更需要去看沒看過的風景,
去見沒見過的人種,去聽沒聽過的聲音。

整個世界展開在他們面前,
對於建立他們的世界觀來說,
有很大的益處。

03
許多父母會說,
自己旅行是旅行,帶著孩子旅行是工作。

的確,帶孩子旅行很辛苦,
可是,帶孩子旅行,
在一心一意的照顧和陪伴中,
在陌生風景和人文的刺激下,
特別容易迸發驚喜。

而哪怕一秒鐘的驚喜,
也足夠彌補一程的辛苦。

《旅行,是最浪漫的教養》這本書中,
作者記錄了剛開始帶著各種期待和擔憂,
克服了許多困難,
帶著四歲的女兒穿越美國大陸的旅行經歷和心路歷程。

她說,
“那個曾經為了工作瘋狂的我,
通過這次旅行再次瞭解到家人的珍貴!”

而對於這樣一次旅行,
對於孩子的成長更是大有裨益:
"不但能夠挖掘孩子深藏的潛能,
更能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

旅行的意義,不止在於見風景,更在於見情感。

一家人共同旅行的時光,
親密的相處、專注的陪伴、在旅途中父母人生價值觀的傳遞,
是給予孩子更寶貴的禮物。

曾看到一段國外的影片,讓我淚目。

在婚禮上,新郎發言吐槽爸媽是“世界上最差勁的父母”。

父母沒有送他去過昂貴的鋼琴班、補課班。
在旅行時,別的小朋友去的是佛羅里達州主題公園,
而他去了曼谷,沒有俱樂部會所裡華麗的生日派對,
也沒有魔術表演,只有爸爸媽媽做的一些小把戲。

爸爸有些生氣的上臺,揉亂了新郎的頭髮,
之後兩個人都笑起來。這是父子間默契的專屬動作。

兒子回憶起父母在童年裡給予他溫暖又甜蜜的陪伴,
一張張照片播放出來,兒子看著老爸說:“我有著精彩的童年生活。”

“如果不是你們給了我那時我想要的一切,
我就不會擁有我現在擁有的一切。
感謝你們為我指引了人生的方向。”

常有人質疑太小的孩子沒有記憶,去旅行根本沒有用。
但旅行的意義並不在於“記住”,所見、所感即是所得。

孩子的旅行,不在於走馬觀花的行走於景點,
更不在於拍下一堆美照時時翻看,
也未必是對各種名勝古跡的如數家珍。

成長中的孩子,邁出眼前的見聞,
行走在路上,
看父母在旅途中解決各種不確定的發生,
體會他們的人生觀,
並享受與父母親密陪伴的時光,
更能夠建立自己多元的價值觀和分辨力。

如此,孩子也更能夠置逆境而不狹隘,
遇險阻而不迷茫,臨“洪流”而不動搖,
堅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04
只是,家長需要根據家庭條件和孩子的年齡,去合理制定旅行計畫。
 

1、合理的行程安排

行程要有足夠的彈性和休息時間,
大人和孩子才能夠保持體力,
低齡幼兒,相比跟團,建議自由行。
先前的臺灣媽媽就是因為選擇的行程太遠,
不僅孩子受罪,大人受累,
還給其他人帶來了困擾。

2、選好目的地

不是只有很遠很遠的地方,才有風景。
身邊也有很多。城市周邊的農家樂,
郊縣的自然風光,一樣能讓孩子感受世界。
先選短途旅行練習和適應。
父母也可以提前踩點,以便瞭解當地的時差氣溫。

3、移動和等待時間的對策

太小的孩子不受控,
提前準備一些小玩具和小零食,
繪本或者小電影,哭鬧時拿出來救急。
儘量將孩子的午休,睡眠,調節到移動時進行。

4、行李極簡化

帶孩子旅行本就是一件耗費體力的事情,
除了必備的東西,盡可能少帶行李。

必備:換洗衣物,奶瓶、保溫杯,
密封袋,常備藥,防曬霜,帽子,
輕便嬰兒車,毛巾,玩具,零食。

5、住宿選擇

交通方便是首選,最好離遊玩的景點近一些。
選擇條件較好的酒店和公寓。

6、時刻注意孩子的身體情況

不要和孩子分離,
離開視線之內媽媽一旦發現孩子哭鬧不停,
要仔細觀察孩子是不是哪裡不舒服,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旅行的美好,不在於你去了多遠的地方,花了多少錢。
旅行是最高品質的陪伴,
它是父母和孩子間一段舒適別致的體驗,
孩子們天然的喜歡不同場景帶給他的好奇與欣喜,
而你將會驚喜地發現,整個家庭的關係更加親密和諧。

要知道,孩子長大往往是一瞬間,
請珍惜每一個時刻,
帶著您的孩子一起去暢遊詩和遠方吧。
 

{original_url}
{DM_AfterContent}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DM_BeforeComment}
{DM_AfterComment}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