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求大多數的爸爸像媽媽一樣,
做到帶小孩毫無壓力,
換尿片、泡奶粉、洗澡、綁頭髮、穿衣服、
做輔食樣樣精通,可能不少爸爸會舉手反對,
因為從性別特徵的角度來看,男女有別,
爸爸和媽媽擅長的事情不一樣!
對於「大多數孩子的爸,
照顧起寶寶來不如孩子的媽細心」,
這一點,我贊同。
但是,上帝為一個人關閉了一扇門,
就一定會為他打開一扇窗。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
如果一個男人整天和孩子混在一起,
其形象頓時就打了折扣。
但從心理學層面講,孩子們需要“奶爸”。
據美國耶魯大學科學家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
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
他們在學校裡的成績往往更好,
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男性身上有很多女性所不具備的品質,
可以通過互動,傳承給孩子,
對他們的成長大有裨益。
所以,爸爸們,請別做隱形爸爸,
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位太久!
週末,4歲的貝貝一家要出去玩。
貝貝媽因為要抱著小弟弟,
手裡還提著一小袋東西,
所以讓貝貝爸牽著貝貝過馬路。
但是,當貝貝爸準備牽著貝貝過馬路時,
貝貝卻拼命想從貝貝爸手中掙脫出來,
一邊叫媽媽,一邊哭。
原來貝貝爸根本不知道怎能把握力度,
竟然把貝貝的手“牽出”紅痕來。
原來平時貝貝爸整日忙著工作,
從來不跟貝貝進行親密接觸,
根本不知道怎麼把握分寸。
年輕的爸爸低估了一個孩子對於帶養人的苛刻挑選。
他很敏感,不接受沒交情的伺候;
他很執拗,拒絕一切不信任的靠近。
沒有陪吃、陪玩、陪睡的經歷,
就沒有對孩子的話語權;
沒有跟孩子同一頻道的交流,
就沒有對孩子的實際影響;
沒有耐著性子忍著氣的守候,
就沒有孩子對你的服貼和聽從。
有關爸爸帶娃,大真相建議媽媽們看看,
而爸爸們則更應該看看、學習。
真相一:
媽媽的愛+爸爸的愛=童年完整的天空。
現在的孩子,不但會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還會問“爸爸,今天我們去哪?”
媽媽給予孩子的是愛與溫暖,
母愛讓孩子活得滋潤豐滿;
爸爸給予孩子的是關於規則與野心,
父愛讓孩子活得強悍自律,
媽媽和爸爸的愛共同組成了童年完整的天空。
任何導致“喪偶式育兒”的男人,
都是LOW逼中的戰鬥機。
真相二:
三歲以後,爸爸的影響力超過媽媽
對媽媽的依戀建立之後,
孩子開始把目光投向外面。
男性的冒險精神,探索精神,
寬容大度以及求知渴望,
都會對孩子產生深深的影響,
而這些使命都需要父親去肩負。
真相三:
“父教”不足,會導致孩子出現一系列心理問題。
美國有關研究發現,60%的強姦犯,
72%的少年兇殺犯,90%離家出走的孩子,
75%吸毒青少年,都來自無父家庭。
沒有父親的約束訓導,
孩子的養育會出現焦慮、偏執、狹隘、縱容的趨勢。
真相四:
爸爸帶的小孩情緒更穩定、更獨立
研究發現,爸爸帶大的孩子除了更願承擔責任、
更有主見,心態也更寬容和開放,
思維方式更加理性而有邏輯,
獨立性也優於媽媽帶大的孩子,
而這一切都是未來職業成功、
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必要條件。
這是因為,多數男性帶孩子採取的是“放養模式”,
孩子吃東西弄得滿身都是,
爸爸也不會因此呵斥他;
孩子想去嘗試蕩秋千,爸爸多數會鼓勵,
而不像媽媽會因為安全問題“碎碎念”。
爸爸的寬容給了孩子“去做吧,
一切有老爸在,你值得嘗試全世界”的暗示,
讓孩子的“主見”受到了肯定。
真相五:
爸爸帶出的小孩更能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兒童心理諮詢中,
不少來訪的孩子性格孤僻、柔弱、
與同學人際關係不好,
大多數與爸爸長期不參與家庭教育有關。
他們的爸爸有的在外地工作,
有的離異之後很少來看孩子,
還有的位高權重、每天早出晚歸,
一周都見不到一面。
而媽媽在撫養孩子時多呈現溫柔、
關懷、細緻的一面,孩子在成長中,
無法從爸爸那裡獲得粗放、進取、
外向的特質,與同學、朋友相處就自然顯得內斂、柔弱。
真相六:
父親的陪伴奠定了孩子未來家庭生活的基調。
男孩子延續了父親處理家庭關係的模式,
而爸爸早已成為女孩的擇偶標準。
如果爸爸的面容模糊空白,
男孩子可能成為媽媽一樣的神經質,
尖刻陰暗,而女孩會成為大叔控。
真相七:
爸爸帶出的小孩社會適應力更強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
爸爸帶孩子越多,孩子越聰明,
適應力越強,學習成績更好,
在社會上也更容易成功;
而由媽媽一手帶大的孩子,
反而社會適應能力會比較差。
看到這個,辛辛苦苦帶娃的媽媽們估計會紛紛表示:
委屈、不服、心好累……
但您還真別不服氣。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這和爸爸的“懶”、“粗心”和“狠心”有很大關係。
“懶”讓孩子更有主動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粗心”讓孩子有自我調節的能力;
而“狠心”則讓孩子懂規則,講紀律。
而在媽媽的“勤勞”、“細心”、“呵護”下長大的孩子,
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有人幫他“事無巨細”,
有人以他/她為中心,
甚至他/她的行為處事就是以任性為規則……
自然,在社會適應方面的能力就會弱很多。
真相八:
爸爸對小孩最好的教育就是愛他們的母親
爸爸以身作則,尊重妻子,關心呵護妻子,
小孩長大以後,和配偶相處得更加和諧。
當今社會不僅僅需要高智商,
而且人的情商也顯得更加的重要了。
倘若孩子只得到媽媽單一的心理教育,
那麼孩子會由於缺少爸爸的教育而顯得心靈缺失。
這樣對孩子日後的人際交往特別的不利。
此外,爸爸陪伴長大的孩子思維會比較敏捷,
甚至對於人際關係的處理會更加的到位。
當然爸爸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不僅僅需要展示您的陽剛教育,
而且也需要向孩子表達你溫柔的一面。
不要過度的重視教育,而忽略了關心。
希望每個小孩都能在父愛與母愛構築的美好天空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