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人與人的思維差距,從5歲時就已拉開,你的選擇決定孩子一生!

前幾天,看了一個清華CEO媽媽的講座,我忽然明白,
在學校的考試體系之外,還有一套評價標準,它的核心是問題解決能力。

講座的主講人趙媛,是一個5歲半孩子的媽媽,她認為人的思維能力有三層。其中,知識和閱歷這些顯露在外的,只占冰山的一小部分,五分之一都不到。對人影響更大的來自于冰山下——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包括觀察力、想像力、追本溯源、分類、歸納、演繹、正向、逆向思考等能力。

冰山最底層的是情商,包括目標遠大、意志力強、情緒控制、同理心、與人協作。
它們對應的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

我們會發現:他們對應的能力——觀察、分類、歸納、正/逆向思考、演繹都屬於數學能力。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擁有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等於擁有了解決問題的優質思維工具。

數學老師們都知道一個概念叫梯次掉隊,也就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到初中、高中,陸陸續續會有一批孩子掉隊。“三年級之前,數學閉著眼都是一百分。有那麼一次考試, 有一題不會,急的我滿頭大汗。老師都催著交卷子了,我還是沒做出來,從那以後,從學霸變成了學渣,數學一蹶不振。到了初中,真的連題目都看不懂了。—— 一個掉隊學渣的自白。

究其本質,還是數學思維的地基沒打牢。

這就有點像打地基起高樓,兒童時期打的地基越深越牢,未來起的樓就越高越雄偉。現實中,學校因為方便評估的原因,總是在過度強調做題和計算,學校沒有動力做的數學思維啟蒙,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補上。

朋友的兒子剛過5歲生日,已經明顯表現出對數位、排序、圖形的興趣,朋友說這是進入數學敏感期了。但體驗一圈下來,發現不少課程還是以刷題為主,通過一道又一道的題目,講述一些規律、套路,反而固化了孩子的思維,這對他以後的發展,並不好!

{DM_AfterContent}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