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七分讚美 三分懲罰 才會有十分守規矩的孩子 別再內疚對孩子凶了!

 我發現,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
我們真是倒楣的一代。
我們小時候,育兒理論是,
什麼都是孩子的錯。
這個小孩不聽話;那個小孩不用功;
這個小孩調皮搗蛋;那個小孩撒謊騙人。
7080後,很少聽到沒有挨過打的孩子。
拎起來打屁股是正常的。
用皮帶綁起來抽,拿著擀麵杖輪,
甚至直接扇耳光,也都有聽說過。

如今,輪到我們做父母,
結果育兒理論變成了,什麼都是父母的錯。
父母沒有盡到責任,沒有精心專心,
沒有有效陪伴,沒有教養內涵,
沒有經濟能力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
我是一個焦慮的母親,自從有孩子以後,
一直自發自覺的拼命努力學習。

看了很多兒童教育書。
書裡講的都是正面鼓勵,
積極讚美,用心陪伴;
附著圖文並茂的介紹,
如何開發,如何獎勵,
如何鼓舞,如何正面引導,
但是沒看到哪本書,
有提到懲罰,就算提到,
也是僅僅是在陳述弊端。
一句話現代育兒理論的基點是
孩子們都是天使,
懲罰天使的必然是魔鬼。
你是不是想下地獄?

如果說,我們那一代是嚇大的,
現在的孩子就是哄大的。
懲罰成了一個禁忌的話題,
縮頭縮腦地沉浸到陰影裡面。
每個熊孩子都是寵愛一身、滿腹經綸的小皇帝。
天文地理,國學英語,無所不知,
可是行為粗魯,自私冷漠,無視規矩。

可是,這樣真的好嗎?
在商場,在幼兒園門口,
甚至在小區樓下,孩子衝著爸爸媽媽發火,
躺在地上打滾,搶別的小朋友東西,
類似的場景絕對是屢見不鮮,
而面對如此情況,
家長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耐心的哄,無條件的滿足,
又或者是無奈唉聲嘆氣……

我沒有修過兒童心理學,
更沒有學過教育學,
從我這樣一個平常母親的角度來看,
在育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
絕對不是如暴風雨一樣猛砸下來的讚美和鼓勵,
也不是永遠細聲慢語的耐心陪伴。
育兒中最重要的是:
制定規矩,透明公平,獎罰分明。

孟子三千年前就說過: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真實生活中,有很多當口,
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如專家說的那樣,
細心耐心,閒庭信步。
這就需要成人和孩子之間
建立一種相互了解、相互適應、
共同成長的默契關係,
彼此知道對方的底線,
遵守遊戲規則,才能一起快速地走過。

有一段時間,
孩子的奶奶過來幫我照顧了一段時間的寶寶,
她經常用打屁股的形式來逗孩子,
而且打之前會在手上「呸」「呸」的吐兩口,
寶寶那時候一歲半,
但絕對可以聽懂話,
而且模仿能力超強,

有次,我剛走到寶寶身邊,
她就朝我「呸」吐了個口水,
我當時就把寶寶拉過來
對著嘴巴狠狠的打了一下,
在撕心裂肺的哭聲中告訴她,
為什麼打她,什麼行為不能做,
什麼做法不能學,
我不知道寶寶當時聽進去
或者說聽懂了沒有,
但從那以後,類似的事情再也沒有發生過。
當然,有著「童年陰影」的我
絕對不是在推崇懲罰孩子,
而是要給孩子制定規矩。

規矩制定後一定要嚴格遵守,
不可以輕易放棄。

成人不應該依仗自己更高更大更強壯更有力,
把懲罰作為一種優於孩子的特權。
但是在育兒的問題上,
懲罰也不應該是一個有意被淡化的話題。
懲罰是一個鋒利的寶劍,
可以切肉,也可以切到手,
但是就因為怕切到手而鎖到抽屜裡面,
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如果說,規矩是壘起來的牆,
適當的懲罰就是孩子們失控後,
撞到牆上後頭上起的包,
撞得越狠,記得越牢。
孩子都是一個個的小人精,
這次在這裡撞到了,知道了疼,
下次絕對儘早拐彎,只留個優美背影。
這個世界原本沒有天生出來的好孩子。
每個好孩子都是
七分的讚美,三分的懲罰,十分守規矩。
孩提講規矩,長大懂規矩!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