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一位寶媽自述:「我終於把兒子吼成了窩囊廢」,看完你還敢吼孩子嗎?

最近在《超級育兒師》裡看到一對素人母子,
3歲的兒子經常蠻不講理,
只會歇斯底里地哭,
母親非常暴躁,
習慣用大吼大叫來解決一切問題。

節目組跟拍了母子相處的一些日常:
孩子跟著媽媽逛菜場,
他對菜場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媽媽毫無耐心地打擊孩子:
“不許再煩我了!不許再問我了!”

父母沖著孩子大吼大叫,
會產生類似於體罰的後果:
孩子焦慮、壓力和抑鬱的程度增加,
行為問題也隨之增加。

1
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
是孩子性格缺陷的元兇

從菜場回去的路上,
孩子一直小跑跟著媽媽,
哭著喊著要媽媽抱,
媽媽絲毫不安撫孩子的情緒,
只會重複著對孩子吼:
“我拎著東西怎麼抱你?”

孩子在家裡玩小汽車,
發出了聲音,媽媽瞬間暴跳如雷:
“你不許發出聲音!我最討厭吵了!”

這位媽媽不解,
自己的兒子怎會如此煩人,
卻意識不到,
這個家最大的噪音是自己發出來的。

為了讓媽媽感受孩子每天身處的環境,
節目組為這個媽媽準備了一場挑戰,
前往聲音體驗場所,
聽一聽自己平時是什麼樣子。

當那些日常的“大吼大叫
劈頭蓋臉地砸向自己的時候,
媽媽才意識到自己的語言具有巨大的殺傷力
她的情緒漸漸崩塌,
最終渾身顫抖地捂住耳朵,
蹲在地上失聲痛哭。

《兒童發育雜誌》發表過一項研究結果,
父母沖著孩子大吼大叫,
會產生類似於體罰的後果:
孩子焦慮、壓力和抑鬱的程度增加,
行為問題也隨之增加。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
無論孩子犯錯與否,父母都應好好說話,
大吼大叫不僅對改變孩子的言行無效,
還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傷害。

Gray Scale Photo of Crying Topless Boy

2
語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傷痛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
孩子的心理產生自卑感,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可能是由於身體缺陷帶來的影響,
也可能是成長環境造成的。

比如,家長對孩子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式。
孩子會認為,生活充滿了苦難,
因為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一種敵對的情緒。

波蘭的公益廣告《The Orphanage》
講述了孤兒院裡的一對姐弟選擇養父母的過程,
孩子可以透過玻璃房,
看到四對夫妻的相處日常。

第一個房間裡,
夫妻二人看到孩子,心有靈犀地相視一笑,
然後寵溺地看著孩子,
面對這對夫妻,孩子嘴角上揚,心情很好。

第二個房間裡,
倆夫妻正坐在一起愉快地聊天,
妻子看到孩子熱情地遞了一杯橙汁,
孩子的臉上有藏不住的笑意。

第三個房間裡,夫妻二人都特別和善,
丈夫看到孩子,紳士地蹲了下來,
和孩子的視線齊平,
孩子的眼神裡充滿了信任。

而第四個房間,
丈夫酗酒,把家裡搞得一塌糊塗,
妻子指著一片狼藉,扯著嗓子和丈夫爭吵,
孩子的笑容漸漸凝固,
瞪大雙眼,驚恐而無助地看著眼前的場景。

最終,孩子們沒有選擇,
被迫跟著最後一對夫妻走了,
回家的路上,夫妻二人持續著爭執,
絲毫不顧及孩子的情緒,
孩子們的眼神沒有一絲光亮,
有的只是無盡的絕望和悲涼

可見,父母的脾氣和性情關乎孩子一生的幸福。
習慣於大吼大叫的父母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最終導致他們安全感缺失,變得敏感而脆弱。

Desperate, Sad, Depressed, Feet, Hands

知乎有位匿名的網友分享說,
我的父親脾氣就很不好,
常常莫名其妙地沖我吼,
我一直活得小心翼翼,
害怕不知道什麼又會被罵。

長此以往,導致我十分敏感,
我會特別在意別人的情緒,
一旦當他人的態度有變化,
我就開始不斷反思,
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

另外,我還十分易怒,
我發現我好像慢慢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如同父親那樣。

Lonely, Boy, Child, Sad, Black And White

佛洛依德說,
人的精神疾病與性格缺陷,
往往是童年時期造成的。

父母的吼叫對孩子來說,
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批評,
而是如同一把利劍,直戳孩子的心靈深處。
利劍所刺的傷口也許會隨著時間癒合,
但傷疤會隨時提醒他,被刺的時候有多痛。

幼小的孩子如同嬌嫩的花朵,
只有用愛滋養,才能開得嬌豔燦爛。

Baby, Child, Cute, Dad, Daddy, Family

3
大吼大叫是周而復始的悲劇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的陰影,
可以伴隨孩子一生,也許他永遠都得不到救贖。

Diane Dweller寫過自傳《媽媽、狂躁與我》,
文中她回憶了自己從小生活在對媽媽的恐懼之中。
她的媽媽非常暴躁,
會毫無理由地對她和姐姐發脾氣,
大吼大叫更是家常便飯。

為了在家庭當中得以“生存”,
她拼命地去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更是毫無底線地去滿足母親所有的要求,
可無論做得有多好,
母親總有理由數落她、挑剔她。

Woman, Angry, Case, Bezel, Communicate

她永遠都達不到母親的要求,
她每一天都活在自我否定的陰影裡。

在她17歲那年,她遇到了比他大八歲的Tony,
Tony對她關懷備至,
給予了她從未有過的溫暖和幸福,
她想,原來在母親眼裡,
一無是處的我,竟然也有人愛。

從來沒吃過糖的人,感受到了糖的甜,
她迅速墜入愛河,和Tony結婚。
為了緊緊握住這顆來之不易的糖,
她拼命對丈夫好,可丈夫仍然不滿意,
經常指責她、罵她沒用。

Hands, Couple, Red X, X, Marked, Stamped

她逃離了母親的“深淵”,
卻又落到了另一個深淵裡。
也許是受母親的影響,
她常年都覺得自己很差勁,不配得到愛,
即使是丈夫的錯,
她寧可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也不願意離婚。

母親常年的打擊和大吼大叫,
讓Diane Dweller特別缺愛,
為了得到更多的愛,她變成了討好型人格,
只有不斷地去滿足他人,
才足以換回一點點的愛和回報,
直到成年後,組建新的家庭,
這種性格都沒有改變過。

我特別能理解Diane Dweller,
因為我的母親也習慣對我大吼大叫,
她看不到我的任何優點,
卻會厲聲呵斥我所有的錯。

我時常覺得,我只有討好別人,才配得到肯定。
工作以後,
我會把所有的工作失誤都歸咎於自己,
我更是不敢拒絕任何人,
會把所有的活攬下來。
即使我拼命想改變,
也仍然逃脫不了“討好型人格”的命運。

Blonde, Woman, Depressed, Portrait

4
溫柔而堅定,才能教出好孩子
我們看到孩子錯誤的時候,
要先去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初衷。

泰國拍過一則廣告,
媽媽們在等孩子們放學,
孩子們來的時候,都一身爛泥,髒兮兮的,
媽媽們見此都驚呼,
無一倖免地對孩子大吼:
“我的天!媽媽最討厭你髒髒的了!你去幹什麼了!”

但沒一會兒,媽媽知道了孩子邋遢的真相。
原來,孩子們在來的路上,
看到一位老爺爺的推車壞在了泥地裡,
車上的東西灑落一地,為了幫老爺爺搬東西,
才把自己弄得一身泥的。

媽媽們看完後,都很感動,
但也對孩子特別愧疚。
她們眼中的孩子調皮搗蛋愛闖禍,
可這些孩子們比她們想像的都要善良和天真。

下一回,不要忙著指責孩子,
也許他的初衷會感動到你。

當瞭解孩子的想法之後,
如果孩子真的做錯了,
我們要溫柔且堅定。

Boat Dock, Girl, Human, Child, Nature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孩兒上學總遲到,
老師找了孩子媽媽談話。
媽媽知道了以後,沒有打罵孩子,
而是心平氣和地問他:
為什麼你那麼早出門,但是總遲到呢?

孩子見媽媽沒有責駡的意思,
就放心地說出實情:
我在河邊看日出,太美了!
 看著看著就忘了時間。

媽媽聽完就笑了,
第二天陪著孩子一起去河邊看日出,
看到眼前的美景,媽媽也感慨萬分:
“兒子,發現這麼美的風景,你真的太棒了。”
這一天,孩子沒有遲到。

放學回家後,
兒子發現書桌上多了塊精緻的手錶,
手錶下還壓了一張紙條,是媽媽寫給他的:
“因為日出太美了,
 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時間和學習的機會,
 說是嗎?愛你的媽媽。

從此,孩子很少再遲到了。

教育家愛爾維修說過:
“人剛生下來都一樣,
 僅僅由於環境和教育的不同,
 有人可能成為天才,
 有人則變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
 即使再普通的孩子,
 只要教育方法得當,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我們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
小心翼翼地保護兒童的心靈。

溫柔善待每一個孩子,
給他們的心靈築上最堅實的防護,
讓他知道:
有爸爸媽媽托底,爬再高也不用怕墜落,
走再遠也不用怕迷路。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