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只有低層次的父母,才會一直滿足孩子!想當聰明的父母,就要學會堅持這3條原則!

前兩天好友轉給我一條微博,
微博的博主說他跟社區保安大叔聊天,
知道了保安大叔家裡的故事。

保安大叔的兒子28歲,去年結了婚。
他們老兩口鄉下的,都沒啥正經工作也沒退休金。
窮盡一生積蓄給兒子買了個房子結婚。

兒子沒什麼學歷也不上進,
一個月到手三千塊錢,就夠養車。
每個月除了公積金,
還要掏三千塊現金還房貸,還不起。

大叔沒辦法又只能在園區做保安,
白班夜班都要上,週末都不休息,
一個月到手四千塊,全給兒子。

老伴還得一天到晚給兒子兒媳婦做家務做飯,
伙食買菜都的自己掏錢買……
最後博主問網友們:
這個事我聽著蠻震驚的,
 現在還有這樣不思進取的年輕人嗎?

結果這條微博迅速被評論了上千條,
大家紛紛說出自己身邊,
乃至自己家親哥哥、親弟弟,
親舅舅都是如何好吃懶做沒出息
怨天怨地啃父母的。

看到一位網友的評論讓我印象極為深刻,
他說:“自己養的廢物自已受著”。
這句話聽著刺耳紮心,異常的殘酷。
可是仔細想想,還真是有點話糙理不糙。

普通條件的家庭裡,
父母越是對孩子有求必應,孩子越容易沒出息,
覺得啃老是理所當然,也越是虛榮自私
這些隱患多數都是家裡從小就埋下的。

父母不能富甲一方,護著孩子一輩子,
就真不該從小嬌慣寵溺孩子。
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更快樂,
反而是孩子,乃至整個家庭不幸的根源。

1.想讓孩子獲得長久的幸福,
父母需要對孩子的欲望有所節制 !

前不久曝出過一條新聞:
“女子從小被富養購物成癮負債約70萬,家人賣房還債”。

一位從小被富養長大的女孩子,
對於金錢沒有什麼概念,生活中一直都是“買買買
偏愛各種名貴的包和化妝品。

可是她自己月收入只有4、5千元,
無節制的開銷根本負擔不起,
為了維持自己的高消費,
這個姑娘偷偷把父親和丈夫的車子做了抵押
還通過各種方式借錢,包括高利貸,
現在連本帶息,20多萬元本金要還七十萬左右。

當債主接二連三上門時,
她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告訴了丈夫和父親。
老父親批評女兒的同時也很自責,
兩記耳光打在了自己的臉上

後悔從小把獨生女當成掌上明珠,在物質上太寵她。

為了還債,姑娘的老父親決定:
“賣掉房子,租房子住,走一步算一步”。

像這位父親一樣愛孩子的父母在華人社會並非少數,
多數這類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家庭,
但因為自己從小物質上並不寬裕,
或者自己經濟上稍微好一點點。

總是擔心孩子受委屈,希望把最好的都給孩子,
所以對孩子的要求來者不拒,
以為這樣就是對孩子的“富養”
孩子長大後就能幸福快樂,眼界開闊。

但遺憾的是,幸福的真相並不是這樣。
與孩子的幸福感緊密相關的,是對愉悅感的節制。

無節制的孩子,
要什麼玩具就有什麼玩具,
要什麼吃的就有什麼吃的,
沒有計劃性,也不需要為此付出什麼努力,
那麼在孩子的世界裡,這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既不會因為得到而珍惜,更不會因為得到而感恩

一旦什麼時候,他的欲望和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必然就會通過哭鬧、自殘,
甚至離家出走、威脅自殺等等極端的手段來達到目的。

並且生活在虛假的“凡事以我為中心”的環境中久了,
孩子的內心也會變得脆弱不堪,
真正面對生活的時候,極容易出現落差,走入歧途。

父母想讓孩子獲得幸福,
從來就不需要讓孩子擁有一切,
而是要讓孩子知道節制自己的欲望,慢慢去體驗幸福。

Child, Girl, Young, Caucasian, Childhood

比如孩子愛看電視,不要讓孩子一直看好幾個小時。
而是每天讓孩子看兩集動畫,
讓孩子期待每天的動畫片時間。
比如孩子喜歡吃霜淇淋,不要無限量供應,
每天給孩子一支到兩支,讓他對美味有所期盼。

給孩子零花錢也是同理,
不要一次給足一個月的,一週一周的給,
能讓孩子更懂得合理規劃,量入為出……

在平凡小事上培養起來的對幸福的態度,
是孩子一生快樂的基石。

2.想讓孩子獲得長久的幸福,
父母需讓孩子參與到感恩的行動中來!

有位旅居國外的媽媽寫過這樣一件事,
鄰居家3歲的小孩子邀請女兒去參加萬聖節派對,
那天整棟樓的4歲以下孩子都在派對上,
大家玩得很開心。
派對結束了,這位媽媽就反復想,
要送什麼禮物給鄰居家的小孩表示感謝才好。
想來想去,決定跟女兒的老師尋求建議。

可是孩子的老師卻反問道:
“派對的主角是孩子,受邀請的是孩子,
 孩子玩兒得也很開心,
 為什麼最後是你在準備禮物表示感謝呢?

這位媽媽被問愣住了,就回答自己教過女兒說“謝謝”
但是孩子還小,結束後送禮的工作只好自己代勞。

老師卻說,我們的家庭教育常常忽視了感恩教育
感恩的孩子更容易幸福
也更容易去珍惜現有的生活環境。

可是,感恩不等於教會孩子說“謝謝”,
“謝謝”其實是非常容易教的,
而要讓孩子真正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卻不容易,
這些就需要從小播種在孩子的心中。

這段話是國外老師說的,但在國內也同樣適用。
我們很多時候都忽略了對孩子感恩行動方面的教育,
有時候甚至有些流於形式流于表面
孩子說了聲謝謝,就萬事大吉。
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家裡的一切特權
享受家人的全面照顧

其實這樣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
孩子還小的時候,
並不能很好的理解謝謝兩個字代表了什麼,
父母讓說什麼就說什麼,
心裡未必記得對方的付出對方的好。

父母希望孩子終身幸福,
希望孩子成長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就需要在日常很點滴的事情中,
幫助孩子知道感恩的意義。

可以在節假日,跟孩子一起給需要感恩的人製作賀卡,
一邊製作一邊回憶一下跟對方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也可以在每次吃飯前,
跟孩子一起感激一下做飯的家庭成員,
讓孩子幫忙一起拿拿碗筷,擺放一些餐具;
在孩子每次得到幫助之後,
都不厭其煩的告訴孩子是因為什麼要表示感謝

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未必會飛黃騰達,
但肯定永遠不會變的刻薄自私,
生活中也永遠不會缺少幸福。

3.想讓孩子獲得長久的幸福,
父母需讓孩子體驗到非物質的快樂!

我們常常都很功利的,
認為沒有錢,就沒有快樂。
所以常常為了金錢,
去犧牲睡眠,犧牲健康,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
然後再想著用金錢來補償孩子。

但是從小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
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
物質上被充分滿足,但精神上常常空虛的孩子,
其實是很難獲得長久的穩定的快樂的。

有位把3個孩子送進史丹佛大學的媽媽,
曾經做過一次交易經驗的分享。
她專門說起一點,
就是不要用物質來獎勵小朋友。

有人問她家裡女兒不喜歡洗澡,
可不可以用玩具獎勵。
她說玩具不是永久的朋友,你可以跟孩子說:
“你洗乾淨,可以幫媽媽化妝”,
對男孩子可以說“你做好,你可以幫爸爸化妝”,
孩子一定喜歡的。

她總結說,要獎勵孩子,
就獎勵一件有趣的事,是家庭可以交流的事
非常認同這位媽媽的教育理念,
她給孩子的,不是物質上面的短暫的快樂,
而是一種成長的體驗的快樂。

家庭中如果經濟條件尚可,
可以給孩子提供題所需要的物質條件。
但是更重要的是,
給孩子提供一些他能夠去感知的,記憶的美好體驗

Adult, Mothe, Daughter, Beach, Kids

比如全家人一起出遊,
一起去孩子喜歡的博物館水族館,
一起照顧一隻寵物或者一起在某個時間玩什麼遊戲。
這些體驗永遠比擁有物質更幸福。

從小就有各種幸福的體驗的孩子,
長大後也更容易適應周圍的環境,
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中國有句古話說“慣子如殺子”,
當我們對孩子有求必應,
想事無巨細的都幫孩子承擔的時候,
其實我們已經在對不起孩子了,
我們忽視了他成長所需要的磨練和對欲望的選擇、克制,
我們成為了孩子成長路上的一道阻礙。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獲得長久的幸福,
除了讓孩子自己去感悟去體驗,
並沒有第二條捷徑可以走。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