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難道往孩子傷口撒鹽,是中國父母的習慣動作!

哈摟哈摟各位讀者~~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Ant!今天要來說說關於「難道往孩子傷口撒鹽,是中國父母的習慣動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呢!一起來看看是怎麼樣的事吧!

下午事情進展順利,早到家兩小時。心血來潮買了一瓶紅酒,想跟老公來個燭光晚餐。蒸上米飯,切了青菜,燉上排骨,忽然電話響了。等我把羅裡囉嗦的客戶打發掉,一股糊味躥入鼻孔,“糟了。”紅燒排骨變成了焦糊的黑炭。

下班回來的老公皺起了眉頭:“什麼糊了?”不等我說完,老公就數落起來:“你怎麼這麼不牢靠,做個飯也要代價……”一盆冰水兜頭潑下,我惱羞成怒喊道:“怨我賤行了吧,隨便弄口吃的,也沒這破事。”嘴裡抱怨,心裡想的是“我滿心想著夫妻情調一番,你要體諒我的一片真情。”老公哪裡聽出話裡的話,語言越發粗暴:“你一貫幹活毛手毛腳,那次……,”又開啟了“翻舊賬模式”。我悲從中來:“你整天當甩手掌櫃當然沒機會犯錯。我帶工資天天當老媽子,倒弄出一身不是來了。”跑進臥室,嗚嗚哭起來。

每次都是這樣,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好像不及時抨擊我,他就失了職沒有存在感似的。這幾乎成了我每每發誓要踹了他的主要緣由。

正傷心落淚,忽然靈光一閃,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
那天,孩子一邊聽《西遊記》故事,一邊心不在焉拉開冰箱拿酸奶,手一滑,“啪”一聲,一大瓶酸奶摔在地上,白花花濺了一地。說時遲,那時快,我和他爸不約而同開啟了訓教模式,男女聲二重唱的節奏!

當時只圖心裡痛快,哪管孩子的感受。現在想起孩子顫抖的身子膽怯的目光,忽然內心一陣刺痛:做父母的多麼不近人情啊!出了事故,孩子本來就驚駭畏懼了,盼望著家長安慰幾句,給個抱抱。可是,做家長的卻“同仇敵愾”給孩子送上了冰冷的訓誡甚至叱罵毆打。

我盼你雪中送炭,你卻給我雪上加霜!
這幾乎是中國父母的習慣動作。
難怪一位美國訪問學者吐槽:“中國家庭非常愛孩子,為了孩子可以犧牲自己,傾其所有甚至超量給予孩子。然而在感情上卻很吝嗇,很多家長習慣在孩子情感最脆弱的時候雪上加霜。”
什麼時候孩子的感情最脆弱?就是在孩子做錯了事,闖了禍,恓惶無助,恐懼害怕,彷彿大禍臨頭的時候。

什麼是情感支援?就是當孩子遇到問題,內心陷入糾結痛苦時,先敞開懷抱接納孩子,包容孩子的幼稚笨拙不成熟,使孩子意識到,父母的愛無條件,即使我做了錯事,父母照樣愛我。
然而,很多家長習慣於遇到問題急著爭論是非,追究責任,說教訓誡,半點也不憐惜孩子內心的崩潰,使孩子處於孤獨無依,羞憤交加的境地。感覺所謂家人,翻臉比翻書還快,不值得託付。安全感信任感由此受到嚴重影響。

孩子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愛是有條件的。為了不招惹家長髮飆,孩子不敢對未知事物進行嘗試探索,變得畏首畏尾。出了問題,首先想到的是逃避,甚至撒謊掩蓋。勇敢面對,努力改正,想都不敢想。
育兒的本質就是親子之間建立連線。而建立親子連線的最關鍵是,給孩子足夠的情感支援。遇事先解決感情,再說事情,讓孩子在情感的泥淖中先爬出來,才有可能面對問題。

因為在老公那裡受了委屈,才設身處地體會到孩子的感受,才發現了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問題。

知名媒體人大J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常常低估愛的力量,卻高估了管教的手段。因為父母的惡劣態度,導致親子關係受到破壞。此時孩子的本能反應就是兩種:害怕,繼續用各種作挑戰父母底線,試探父母到底愛還是不愛自己;叛逆,關閉心門,跟你對著幹。”
孩子犯了錯誤,正是親子關係經受考驗的危機時刻。
如何做到給孩子及時的情感支援呢?

接受孩子的錯誤。出了問題,孩子會察言觀色,試探家長的反應。家長不要焦慮,把那點破壞力看輕看淡,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情緒上,接納,包容,慰藉。用寬厚仁慈的態度告訴孩子,這件事你做錯了,可以糾正,但父母對你的愛永遠不會變。讓孩子獲得牢固的安全感,永遠把父母看作可靠的後方。
引導孩子覆盤。當孩子情緒恢復後,家長不要巴拉巴拉說個沒完。讓孩子自己複述經過,尋找原因,拿出解決方案

把錯誤轉化成提升機會。曾經看過一個真實故事。公交車上,小女孩把八寶粥打翻,灑了一地。很多乘客避之不及,紛紛埋怨。母親一面不停道歉,一面蹲下身子,用紙巾悉心擦拭每一個角落,直到全部擦拭乾淨。小女孩也連忙跟著一邊收拾,一邊奶聲奶氣地說:“叔叔阿姨對不起。”。甜甜的童音,萌萌的姿態惹得乘客們轉黑為粉。當孩子犯了錯誤,家長無聲的行動,比有聲的說教更具教育意義。
人恆無過?孩子就是在不斷犯錯中成長起來的。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Ant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難道往孩子傷口撒鹽,是中國父母的習慣動作!」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