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安安阿~~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葡萄!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孩子很簡單,你若粗暴他便惡魔,你若走心他便天使!」,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呢!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最需要什麼?最需要理解和尊重,把他當個人!
艱辛的一週終於過去了。一邊是全市大型活動前夕的最後準備工作;一邊是生病在醫院打點滴的孩子,真恨不得自己有分身術。過程很曲折,但結局非常完美,工作順利完成,孩子也康復了!
一直以來,我媽對我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看好,覺得我過於溺愛孩子。但這次孩子生病陪護,她徹底改觀了。
“寶寶,一會護士阿姨給你打置留針,會有點痛,我們忍一下哈!《阿嚏,感冒了!》裡露露妹妹生病了,一直打噴嚏你還記得嗎?她最後就是在醫生叔叔幫助下才康復了哦!桐桐,我們勇敢一點,媽媽就在你身邊!”我蹲下拉著孩子的手,平視她的眼睛說道。
我媽見此立馬給了我一個小S式白眼(畫面大家自行腦補)。
每當我用這種口吻和一個剛滿一歲半孩子說話時,我媽都特別不屑,認為我矯情,覺得我是在沒有底線地滿足孩子的需求。
桐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前面幾個小朋友都是哭得撕心裂肺,家長和護士搞得精疲力盡、措手不及。我內心很不安,因為這是她第一次打點滴。
我抱起她,和她確認了眼神,非常順利地打好置留針,雖然也哭了,但是真的相對其他小朋友,已經表現非常好了。
打點滴時,桐桐指著門外,示意她想出去。
“寶寶,我知道你在病房待久了想出去對不對?可是現在你還在打點滴,是不能亂跑的哦!不然的話藥流不進你的身體,你的病就不能好,沒好我們就一直不能出去玩了!”我耐心細心和她說道。
桐桐聽後點點頭,也就沒有再鬧要出去了。
旁邊的小朋友身體扭著就像麻花一樣,嘶喊著要出去,她媽媽不耐煩地強行按著,高分貝的大聲呵斥道。
我媽見這番情景止不住誇讚桐桐的懂事和我的教育有方。
桐桐雖然才一歲半,但她在我的眼裡,就是一個有思維的獨立個體,她什麼都懂,只是語言表達能力還欠佳而已。我會認真傾聽她“說不清道不明”的話語,會尊重她的小想法,滿足她原則範圍內的小要求。再小的孩子,也應該享受被尊重的權利,我們也應該尊重孩子做選擇的權利,孩子是獨立個體,而非父母的附屬品。
我堅信,只有你情我願,才能達到真正的互動。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教育好孩子,就是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想要教育好孩子,就是要轉變舊的錯誤的教育理念,堅持正確的教育行為。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的言行都按照自己期待的樣子做,當孩子行為不滿足家長的想法,便會粗暴不分青紅皁白的制止,甚至呵斥。從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總以為自己才是真理。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心中同時並存著自卑與自大的種子,他會因為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認可而自卑,又會受父母獨斷專行行為的影響而自大。
其實孩子很簡單,你若粗暴他便惡魔,你若走心他便天使!究竟如何與小人兒相處呢?
一、尊重孩子,允許孩子表達自我意願。所有的愛都應該建立在一個人與人平等的基礎上,建立在尊重基礎上的愛,才是最珍貴的愛。放下權威思想和高高在上的架子,改變我說你聽的教育方式,蹲下來與孩子平等地溝通交流,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理解並體會他們的想法。尊重孩子,是父母一生的教養。強行鎮壓使孩子聽話只是暫時的,長此以往,孩子長大後會更加叛逆。
二、家庭教育最怕打著“為你好”的名義。當孩子不能自主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你是發自內心為他好,可是他內心深處依舊會產生抗拒,強迫只會讓關係變得敵對。教育不是把孩子塑造成你期待的模樣,他是你的孩子,卻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三、少一點語言虐待,多一點愛的語言。父母的很多怨氣,都是源於對孩子情緒的不理解不尊重。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是卻有能力學習做什麼樣的父母。作為父母教給孩子的應該是健全的人格修養,是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的能力,是跌倒後再爬起的勇氣,和慢慢長大的歡喜。
良好的親子關係勝過一切教育,想讓孩子變成我們喜歡的樣子,首先,我們要學會變成孩子喜歡的樣子。
最後,送一首紀伯倫的詩給各位父母,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孩子喜歡的樣子。
你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之火的兒女,
他們通過你來到人世,
卻不是你的化身,
他們整天和你生活在一起,
但並不屬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