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有一種人,一出生就註定比別人更容易得腎病!

哈摟哈摟各位讀者~~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Ant!今天要來說說關於「有一種人,一出生就註定比別人更容易得腎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呢!一起來看看是怎麼樣的事吧!

腎病,可謂人人談之色變。因為腎臟在人體內扮演者至關重要的角色,並且腎單位不具有自我修復功能,一旦出現損傷,就會導致腎功能下降,嚴重者甚至出現腎衰。
然而有一類人,一出生就註定比別人更容易得腎病,可以說是非常的不幸。
根據2018年4月最新發表的一篇文獻顯示,過早出生的人“天生”就比一般人,更容易得腎病!

一、至關重要的10個月

眾所周知,懷胎十月,也就是從受精卵到出生,胎兒在母親肚子裡呆需要大約40周左右的時間。
腎臟發育從第6周開始,一直持續到第36周。其中60%的腎單位在25-36周之間發育。這些腎單位,將供它的主人一生使用。
早產兒(出生時未滿36周)在出生時,腎單位正處於發育的“衝刺階段”,也就意味著早產兒一出生就只能擁有比普通人更少的腎功能。

二、過早的腎臟負擔

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血液中的有毒物質,主要通過母親的腎臟排出體外。早產兒的腎臟在尚未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就要負擔起承重的排毒重任。就好比讓一個缺少輪子的汽車,裝滿了貨物去跑。
由於較少的腎單位和過早的暴露於有毒物質,導致早產兒的腎臟負擔過大,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大大增加。
這個風險可能不會立刻體現在嬰幼兒期的早產兒身上,但隨著年齡的增加,加上高血壓、糖尿病、不良生活習慣、環境汙染等因素,這種風險就可能轉變成慢性腎臟病。

三、急性腎臟損傷

部分早產兒,會出現急性腎臟損傷的症狀。經過治療可以得到緩解,但在此過程中受損的腎單位,無法再生。上文中有提到,早產兒的腎單位本身就比正常人少,急性腎損傷會導致腎單位進一步減少,最終進展為慢性腎臟病。
這類人,就需要終身治療,並且配合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以免進展到尿毒症。

四、早產兒應定期檢查

慢性腎臟病被稱為“沉默的殺手”,發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因此,定期檢查可以幫助高風險的早產兒儘早發現慢性腎臟病,並及時治療。
建議有患病風險的兒童,最早2歲就開始進行CKD標誌物的常規檢查,包括血壓、血肌酐、尿蛋白等專案。
並不是所有早產兒都會發展為慢性腎臟病,只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就能有效降低CKD風險,當然定期的體檢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Michelle C. Starr and Sangeeta R. Hingorani. Prematurity and future kidney health: the growing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J]. 09 Feb 2018, 30(2):228-235

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有一種人,一出生就註定比別人更容易得腎病!」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