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打罵、說教都不對,這五種方法專治暴脾氣小孩!

大家好,我是 Ant 今天來跟你說說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打罵、說教都不對,這五種方法專治暴脾氣小孩!吧!讓我們來看看!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尤其兩三歲以後,脾氣似乎越變越大:想要的玩具,你不買,他發脾氣;他想出去玩,你不讓,他發脾氣……面對“暴脾氣孩兒”,做家長的究竟如何是好?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千萬不要這麼做:


1.不要在他哭鬧的時候堅持爭吵或者辯理,此時他不會講任何道理。
2.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也向他大叫

3.生氣是很容易傳染的,有時候面對孩子的哭叫,你也很難控制自己。但是記住,當孩子準備停止哭鬧時,當他聽到你生氣的聲音時又會被嚇得恢復叫鬧。

4.不要讓孩子覺得他可以在哭鬧中得到妥協或者受到懲罰
發脾氣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我兒子2歲2個月大,多數時候還挺乖,但有時會突然發脾氣。比如,看到我們開水龍頭,他必須自己去開關,讓他玩一會兒,再想把他抱走都不行,否則,就大聲哭鬧。
有時他看見了一樣喜歡的東西,你不給他就生氣地摔東西。”最近,陽陽(化名)脾氣見長,動不動生氣、摔東西,每當如此,劉女士都恨不得把他扔出去。

但她真凶了,陽陽就一副眼淚汪汪的可憐樣,她又不忍心了。
“其實,小孩一出生就有了情緒反應,如果需求得不到滿足,發脾氣是他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鄭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副教授許慧說。
小孩出生不久,一旦挨餓、生病,他會滿臉漲紅地大哭,他們最初的這種情緒反應多和生理需要有關。但隨著年齡增長,情緒也進一步發展。
尤其兩三歲進入第一個叛逆期以後,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增強,不滿足的情況時常發生。

然而,受語言表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限,一旦不遂己願,他們很難通過語言與大人溝通,表達不滿情緒,往往只能“大動肝火”。
“任何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都有積極和消極情緒,小孩也不例外。”許慧說,偶爾發發脾氣,是極其自然的情緒表達方式,家長要允許孩子發脾氣。

對待“暴脾氣孩兒”不同原因採取不同對策 既然小孩子發脾氣是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莫非家長就可以不管不問?也不是。許慧說,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沒有什麼情緒調節、控制能力。
如果家長不及時引導,讓他一味用“發脾氣”的方式宣洩不良情緒,不僅有損身心健康,還可能影響以後的人際交往、家庭和社會關係。

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發脾氣?很簡單,找出原因,採取不同對策。

1、為不合理需求發脾氣時,試試“消退法”

【場景一】在商場的玩具專櫃前,靈靈拿著喜歡的玩具不鬆手,但是看見媽媽仍不願意買,他就撒潑、哭鬧,甚至摔東西。
孩子之所以發脾氣,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這種情況,有的家長好面子,趕快買東西走人,還有的家長,當場就大打出手。“這兩種做法都不對。”許慧說。
喜歡的東西得不到,大人也會心情失落,這時孩子發脾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而滿足他的不合理要求。

否則,會強化他用發脾氣來表達情緒,甚至讓他感覺只要自己發脾氣就會什麼事都如願以償。
但是,家長當場大打出手或訓斥孩子也不行。小孩模仿能力特別強,遇事家長怎麼處置,他也會從家長身上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此外,3歲左右也是自尊心最初建立之時,家長當別人面對他進行批評,會損傷他的自尊。
許慧建議,當孩子為不合理需求而發脾氣時,家長不妨先試試“消退法”——不關注他。當孩子的不良行為得不到他人的關注,就會逐漸停止。

等到孩子情緒平靜以後,要明確告訴他發脾氣的行為不對,同時,向他講明為什麼不能滿足他的要求。
“不過,如果孩子需求合理,尤其家長曾答應過孩子,就必須滿足孩子的要求。”許慧提醒。

2、平時不要給孩子提出過多規定和要求

【場景二】早上起床,明明正準備穿衣服,劉女士過來不問緣由,匆匆幫他穿好,他堅持要解開,重新自己來穿。可劉女士怕耽誤時間而不肯,明明竟發起了脾氣。
“兩三歲的孩子有了獨立的願望,特別是在行為上要求獨立,他們喜歡自己動手做事,也常用‘不’來表示自己的獨立性。”
許慧說,如果被家長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礙,他們不僅會產生憤怒情緒而發脾氣,還會挫傷剛剛萌發的積極性。

為儘量避免上述情況發生,一方面,家長不要過多限制孩子的行為,不要給孩子提出過多規定、要求,以維護孩子逐漸發展著的獨立意識;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因為能力所限、做不好事而發脾氣了,家長要多鼓勵、引導,必要時為其做示范,然後讓他獨自再做一次,並及時予以肯定和獎勵。

3、培養移情能力消除自我中心

【場景三】最近,2歲半的遊遊特別容易發脾氣,和小朋友玩的時候,玩人家的東西,別人不給,她就搶奪,而自己的卻不肯借給別的小朋友玩,別人強行拿走的話,她又會大吵大叫,表現得很霸道。
“嬰幼兒時期心理活動的一個特點就是存在顯著的‘自我中心’現象。”許慧說,孩子在認識外界事物或理解遊戲規則等很多過程中存在傾向性,還不能做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
怎樣才能幫孩子消除“自我中心”呢?許慧建議家長培養孩子的“移情”能力,也就是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角度,理解和欣賞別人的感情。

家長不妨嘗試這些方法:

1.向孩子傾訴情感。
明確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我很高興,你那樣做,我會很生氣等,並講清楚為何會產生這種情緒。
這不僅能讓孩子體會別人的情緒,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歡樂或痛苦,還能學到表達情感的詞彙和表達情感的方法。
2.教孩子換位思考。
比如遇到一個孩子摔倒時,讓他回憶自己摔倒時痛苦的感受,從而換位體會他人的情緒。

4、擁抱、傾聽幫孩子釋放不良情緒
即便家長再細心,孩子仍然難免出現委屈、生氣甚至憤怒等情緒,但由於他們控制、調節能力不足,這時就需要家長的説明。許慧說,當孩子出現委屈、害怕等不良情緒時,家長可以先用擁抱、撫摸、親吻等方式安慰他;然後,耐心地引導他說出自己的不滿等感受。如果孩子自己無法表達內心情緒,家長可以用語言幫孩子說出他的感受,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幫他釋放不良情緒。但是,如果孩子依然情緒激動,家長還可以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宣洩方式,比如讓孩子捶打枕頭、撕紙、大吼等;或者放點音樂,進行戶外運動,既是一種釋放,也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5、多多鼓勵孩子,給他信心和快樂
孩子是需要鼓勵的,你不要小看鼓勵的好處,當她有點點成就時,你一定要適時給他表揚和鼓勵。這樣他就有信心了。當他遇到困難時,你要找出原因和他一起處理,而且給他一句你真棒。你的孩子心裡面暖洋洋的,快樂的寶寶上不會總發脾氣的。告誡所有做父母的,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的最好禮物。不要總把自己弄得象個怨婦,整天發火和埋怨,不要老拿孩子和人家去攀比。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快樂,用心生活,快樂的你一定會有一個快樂的家庭,一個快樂的孩子。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Ant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打罵、說教都不對,這五種方法專治暴脾氣小孩!」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toutiao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