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家長一定要知道!為什麼孩子會走了反而更愛抱,你站在孩子角度看看就明白了!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Uber!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家長一定要知道!為什麼孩子會走了反而更愛抱,你站在孩子角度看看就明白了!」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當媽的常有兩大迷惑,一是為什麼娃抱睡一放下就“落地響”;二是走不穩時就愛走,等走穩了,卻開啟了要“抱抱”模式。

你不抱吧,他們就接著開啟撒嬌撒潑的樹袋熊模式。更鬱悶的是,你抱他,周圍就有人跳出來說,“別慣壞孩子了,要讓他多鍛煉才行!”

哼,我難道不想嗎?

我們家大寶啊谷小寶洋洋以前也是這個模式,特別是洋洋格外粘人些,谷爸覺得不能太慣著他,於是和他做了約定並言出必行,“如果抱就抱回家,不出去玩了哦。”

(source: cnread)

 

然後找一個並不正經要出門的日子,比如僅僅在社區散步的時候,踐行這一約定,一要“抱抱”就抱回家。反復兩次,洋洋就對這個約定印象深刻,出門終於可以自己走了,但是……

從外面回來的路上,洋洋又要“抱抱”,並且不等谷爸“威脅”,他就狡黠地接著說“抱回家”~變本加厲整個回程都不走。

谷爸竟無言以對,只能說一句,懶寶寶~

其實這真的冤枉孩子了,他們愛“抱抱”的原因並不是懶,小編從以下三個角度來分析:

(1)位置原因

話說我有位朋友,是個酷爸,對男孩特別講究培養堅毅的品質,出門自然堅決不抱,任孩子哭鬧不止,他要不冷處理,要不吼一聲鎮壓。

(source: cnread)

 

但是自某天開始,他帶孩子出門時卻動不動就抱,我們問他為啥畫風突變?

他不好意思地說,有一天他兒子又鬧著抱,他板著臉蹲下身要讓兒子看看爸爸“堅定並憤怒的眼神”時,余光一掃前方,全是腿啊全是腿~他兩眼一熱,二話不說扛起兒子!

所以,小編想說,當你不理解孩子時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這個世界。

其實日常和孩子溝通時,如果能蹲下來聽孩子說話,這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source: cnread)

 

(2)心理原因

孩子的安全感,最初是依靠擁抱、親吻等親密接觸獲得的。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哈利哈洛曾做過實驗:把與人類基因有著95%相似度的紅毛猩猩的小崽子從母猩猩身邊帶走,再關到一間有兩隻猴子玩偶的房間裡,一隻玩偶用鐵絲網包裹並掛上了奶瓶;

另一隻玩偶則用柔軟的布包裹,但並沒有掛上奶瓶。小猩猩更喜歡兩隻玩偶中的哪一個呢?

 

 

實驗之前大家認為小猩猩會更喜歡掛著奶瓶的玩偶,但出乎意料,小猩猩對包裹著柔軟布條的玩偶產生了強烈的依戀,除了餓極了要喝奶,其他時間都抱著柔軟的玩偶。通過這件事證明瞭親密接觸的重要性。

所以,孩子走幾步,要抱一會兒,是很正常的尋求關注和親密接觸的心理,只有得到滿足,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世界是安全的。而總是被拒絕的孩子,安全感會缺失。

因此,雖然現在大寶小寶都基本上出門自己走,但只要他們說要抱,我都積極回應,即使我只能抱著走幾步,或者蹲著擁抱一下,都誇張地用力地抱著他們,非常能鼓勵他們繼續走,除非他們真的累了。

(source: cnread)

 

(3)身體原因

大人的肌肉和骨骼已經發育成熟,和寶寶的大不相同。幼兒的肌肉比較柔軟且收縮力差,在動作的力量、耐力、速度上都比較不足,所以同樣的道路,幼兒更容易疲勞,當然體力也是不足。

有時家長牽著孩子走,牽得過高,或者速度過快,只會增加疲勞度,當然走幾步就放棄了。他們不是懶,是真的累啊~

這時候如果像想鍛煉孩子的毅力,一是要調整速度和牽手的方式,不要拖著孩子走;

二是用好玩的事情激發孩子的動力,比如“尋寶活動”,在逛街或者旅遊前給孩子看一些當地的圖片,讓他們在走路過程中有目的地觀察發現,會更有趣;

三是用遊戲來驅散疲勞,比如,開火車,兩寶輪流當火車頭;

四是不要過度鍛煉。

(source: cnread)

 

總之,無論是位置角度、心靈角度還是身體角度,都提醒我們,在日常養育中,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瞭解了孩子,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愛。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Uber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家長一定要知道!為什麼孩子會走了反而更愛抱,你站在孩子角度看看就明白了!」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cnread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