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這些事你一定要知道!父母的四種心態六個做法,決定了孩子是自信還是自卑!

大家好,我是 Ant 今天來跟你說說 這些事你一定要知道!父母的四種心態六個做法,決定了孩子是自信還是自卑!吧!讓我們來看看!

 

(source: toutiao)

 

要說爸爸媽媽們育兒有“幾怕”,“怕孩子自卑”肯定是一個。很多父母都會問:孩子不自信、膽小、怯懦,怎麼辦?怎樣才能讓孩子從自卑轉為自信?

 

自卑人人有

自卑是一種隱祕的心理活動,孩子在兒童、少年、青年時代很少直接宣之於口。但成年之後,比較理性的人通常能直面自己曾經或者現在仍然存在的自卑感受。如果你和比較交心的朋友談論起來,很可能會驚奇地發現:原來不止我一個人有過自卑感受啊!

比如,有人比較不擅長運動,小時候同學課間活動,看別人玩得開開心心,而自己參與不進去,就會產生自卑感。真心媽媽自己就是一個,上學時,同學都跳皮筋,而我完全不擅長,就只能觀戰,每次都會覺得有點小小的自卑。

再比如,有人身材偏胖,看別人又苗條又健美,也會產生自卑感。不幸的是,真心媽媽小時候是個胖姑娘,於是又經常有點小自卑。

中學畢業後很多年,一位同學說我:“你看你,一直都這麼自信!我小時候可自卑了!”這讓我很是吃驚:“你那時候整天嘻嘻哈哈的,哪有自卑!我又胖體育成績又差,才自卑呢!”“你學習那麼好,還用得著自卑,我整天被我爸媽打擊,才覺得我自己一無是處呢!”

從那以後,我才發現,原來不止我一個人有過自卑感啊!於是愉快地決定:我不為那些小小的自卑感糾結了!

(source: toutiao)

 

 

過度自卑才可怕

後來讀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名著《自卑與超越》和《兒童人格教育》,才搞明白,原來自卑感人人都有,沒什麼可怕的,過度自卑,才會對個人的發展造成真正的影響。

阿德勒認為,追求優越和自卑感,其實是同一種心理現象的兩個方面。一個人會追求優越感,是因為感到自卑,於是試圖通過追求優越和成就,來消除自卑感。

當對優越感的追求受挫,自卑感就會加劇,加劇到某種讓人難以承受的程度,就成為心理問題,阿德勒稱之為“自卑情結”。自卑情結,是一種過分、過度的自卑感,它有一種力量,讓人們去尋求可以比較容易獲得的補償,和更加有欺騙性的滿足。自卑情結的存在,容易堵死通往成功的道路。

所以,當我們談論孩子的自卑時,其實首先要分清楚,孩子是有偶然出現的的自卑感,還是已經產生了明顯的自卑情結。

如果是偶然出現的自卑感,比如玩一種自己不太擅長的遊戲時,不時特別樂於參與,這只是輕微的自卑感受,非常正常,每個孩子都會有,算不得真正的自卑情結。父母完全沒有必要糾結,也沒有必要希望孩子時時刻刻都非常自信地衝在前面、參與其中。

如果孩子是持續地對自己評價非常低,很多時候認為自己做不到、做不好,或者經常怯懦、沮喪,才可能是真正的自卑情結。這時候,爸爸媽媽才真的需要做點什麼,來幫助孩子了。

(source: toutiao)

 

 

 

 

孩子為什麼會自卑?

孩子有自卑情結,按照阿德勒的解釋,根本原因是追求優越感受挫。那麼孩子追求優越感受挫,又是怎麼出現的呢?

一些父母認為,是因為孩子在家庭之外,比如幼兒園、學校,表現得不夠優秀,沒有獲得足夠的成功和由此產生的優越感,所以特別著力地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以幫助孩子自信起來。

其實,孩子的自卑,主要並不來自在外面表現不夠優秀或者遭受挫折,而是因為父母在家庭環境中給予孩子的肯定和支援不足,經常否定、打壓孩子,讓孩子內心也無法產生阿德勒所說的優越感。

自卑是一種心理感受,就是“認為自己不夠好”。特別優秀的孩子,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支援和認可,也會認為自己不夠好,自卑起來,不那麼優秀的孩子,能夠從父母那裡獲得足夠的支援和認可,也會認為“我就是我,我很不錯”,於是非常自信。

(source: toutiao)

 

 

父母有四種心態,孩子更容易自卑

真心爸媽認為,父母自己的心態,首先就是對孩子的重要支援。

自信的父母,會有積極健康的心態,讓孩子也自信起來,而不自信的父母,會有下面四種不好的心態,它們不但不能給孩子支援,還會助長孩子的自卑。

1. 比較心態

比如,有的父母自己,經常和別人比較,工作不如別人好,收入不如別人高、房子、車子、吃穿用度都不如別人家,比來比去得出“我很失敗”的結論。

還有的父母,自己不和別人比,但是喜歡拿自家孩子去和別人家孩子比較,然後發現,我家孩子數學不如別人家孩子好,英語不如別人家孩子好,不如別人家孩子善於運動,才藝特長也不如別人家孩子多,比來比去,得出“我家孩子不夠好”的結論。

父母的比較心態,也會傳給孩子,孩子不但拿自己和同齡人比,也拿自己的父母和同齡人比,然後發現自己、自家父母家哪兒哪兒都不如別人,就不免自卑起來。

2. 沮喪心態

喜歡和別人比較,尤其是做物質上的比較的父母,很容易表現得沮喪,這種沮喪的心態,也會傳遞給孩子。這種心態,比真正物質的匱乏更可怕。

其實如果沒有父母的引導,孩子不會特別在意物質上的差異,有父母充滿愛意的陪伴,家庭氛圍輕鬆快樂,對孩子來說,就已經很好了。但如果父母經常情緒不佳、低落沮喪,對孩子的情緒和心態,就會產生負面影響。

3. 抱怨心態

對現狀不滿時,有的人選擇提升自己、持續努力,有的人則會不停抱怨,抱怨工作不好、抱怨工資太低、抱怨老公/老婆不勤奮、掙得少,抱怨婆家或者孃家不能給予小家庭足夠的支援、夫妻倆抱怨彼此,甚至抱怨社會不公平等等。

 

 

如果父母有這樣的抱怨心態,就會為形成一種充滿抱怨的家庭氛圍,孩子的心態也會隨之改變。

4. 自暴自棄的心態

最糟糕的,是父母有自暴自棄的心態,“我就這樣了,怎麼努力都不行,所以我就啥都不努力去做了”。那麼慢慢的,父母的這種心態,就會成為孩子的一個牢籠,把孩子困在其中,讓孩子和父母一樣,自暴自棄起來。

所以,要避免孩子自卑,或者幫孩子從自卑轉為自信,父母首先要檢查自己是否有這些負面的心態、它們是不是影響到了孩子,然後積極改變心態,成為自信的父母。

(source: toutiao)

 

 

父母改變六種做法,可以避免孩子自卑

父母否定、打壓孩子、對孩子的支援度不足,會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諸多細節,要幫助孩子從自卑轉向自信,父母需要停止所有的負面做法,同時把這些做法轉向正面。

1、父母吵架、冷戰

父母感情不佳的家庭,最容易培養出自卑的孩子,因為父母關係不睦,會讓孩子緊張、敏感、缺乏安全感,進而對家庭、對父母、對自己,都喪失信心。

我們見過一個有點極端的例子:一個孩子,從小父母就經常吵架,吵架時爸爸還會對媽媽施加暴力,後來這對夫妻離婚了,但是孩子突然停止了成長——十三四歲的孩子,身高停在了十歲。

家庭其實就是孩子成長的土壤,家庭氛圍不佳,孩子就會像生長在貧瘠土壤中的小樹苗一樣,瘦弱枯乾,家庭美滿幸福,孩子就會像生長在肥沃土壤中的樹苗一樣,蓬勃強壯。

所以,要避免孩子的產生自卑情結,父母需要做努力經營自己的感情和婚姻,相親相愛,讓孩子在有愛的家庭氛圍中成長。

2、父母不允許孩子表達意見

過於強勢的父母,常常不允許孩子表達意見,孩子在爸媽面前,不敢說半個“不”字,不滿時,也不敢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像小白兔一樣乖順。

有的父母,會覺得這樣的孩子特別好帶。其實,越是乖順的孩子,越沒有自我,連自我都不能發展,還哪裡談得到自信呢?

所以,要想孩子更自信,父母需要把孩子當成家庭中平等的一員,允許並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孩子在家裡可以自由、自主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在幼兒園和學校,自然也不會成為毫無存在感的“小透明”。

 

 

(source: toutiao)

 

3、父母不允許孩子自己做主

不允許孩子表達意見的父母,通常也不允許孩子自己做主。他們的孩子,基本上從小到大,從穿衣吃飯到上學、上興趣班,甚至報考什麼大學、學什麼專業,什麼時候能談戀愛、找什麼樣的男女朋友,都是聽憑父母做主的。這樣的孩子,和不敢表達自己的孩子一樣,也會缺乏自信,有的還有嚴重的自卑情結。

所以,真心爸媽一直助長,與孩子有關的事,父母應該有意識地讓自己做主,鼓勵他發展出強大的自我意識。這樣的孩子,可能有時候會不那麼順從父母的安排,但是一旦離開父母,需要自己做主時,他們會有更強的自信,相信“我能行!”

4、父母經常批評、挖苦、打擊孩子

一些父母,會把批評、挖苦、打擊孩子,錯當成“教育孩子”。其實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正向的幫助、支援、引導,而不是反向施壓。

打個形象的比方,你開車時,想要車子向前走,掛的得是前進檔,你掛著倒檔,車子能往前走嗎?父母的否定也是一樣,它會直接摧毀孩子的自信,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而絕對無法讓孩子變得自信起來。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海姆·G·吉諾特博士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中,提供了一個具體的辦法,就是遇到事情,就事論事,不評價孩子的品格和人格。真心爸媽的自己的經驗是,帶孩子,要多看孩子的優點,少挑孩子的毛病,多肯定,少批評。

5、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

有些父母,對孩子有很高的期待,會不自覺地給孩子加碼,明明孩子已經做得很棒了,父母卻總是告訴他:“你還能更棒!”

這不是鼓勵,而是施壓,會讓孩子覺得,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於是孩子就無法獲得足夠的優越感,也無法肯定自己。

這樣的孩子,雖然可能非常優秀,但是在他們優秀的表象下,很可能隱藏著沉重的自卑情結,阻礙他繼續向前走。所以,明智的父母,需要調整對孩子的要求,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鼓勵他做自己。

6、父母經常拒絕孩子的要求

有的父母,怕慣壞孩子,習慣於拒絕孩子的要求,經常被拒絕的孩子,也會變得自卑,他會覺得,自己是不重要的、自己的要求,不值得被滿足。

所以,父母需要學會多允許,少拒絕,及時滿足孩子的要求——我們自己的經驗是,這樣不但不會慣壞孩子,還會讓孩子變得滿足感非常高,很少提無理要求。

(source: toutiao)

 

 

另一個重要提醒:經常憤怒的孩子,很可能是自卑的孩子

說到自卑,爸爸媽媽首先想到的是膽小、怯懦,但其實,自卑不止這一種表現,它還有一種完全相反的表現,就是孩子特別衝動易怒。

如果一個孩子很容易發怒,特別容易表現出激烈的情緒,不太會理性地控制情緒,通常與他內心的自卑感密切相關。

自卑的孩子和成人,會很容易覺得別人在針對他、別人在否定他,所以就會刻意地通過憤怒,來表現得強大、優越、威嚴,這實際上是一種“惱羞成怒”“外強中乾”的狀態。有些特別自卑的孩子,還可能用出格行為,來謀求一種顯然並不適當的成就感和優越感。

所以,當爸爸媽媽發現自家孩子經常生氣、發脾氣,或者表現得特別不聽話,特別淘氣時,不妨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孩子有沒有可能是自卑?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巨集):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十二歲,一個十五半。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真心爸媽的育兒直播課程已經推出,請至千聊客戶端搜尋“真心爸媽”。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

育兒基本 找到好方法 輕鬆做爸媽 ¥29.9 購買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Ant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讓人深思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這些事你一定要知道!父母的四種心態六個做法,決定了孩子是自信還是自卑!」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