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孩子3歲前總愛哭鬧,很可能是孩子進入秩序敏感期的信號!家長利用好孩子更優秀!

大家好,我是葡萄 今天來跟你說說 孩子3歲前總愛哭鬧,很可能是孩子進入秩序敏感期的信號!家長利用好孩子更優秀!吧!

 

銘銘從小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睡前要躺在媽媽懷裡聽故事。一歲多的時候,有次銘銘媽感冒,擔心傳染給寶寶,就坐在凳子上給寶寶講故事。

(source: toutiao)

 

結果剛講沒幾句,銘銘就大哭著不願意聽,銘銘媽覺得莫名其妙,耐心的去安撫他,但根本沒用,銘銘依然哇哇大哭。直到銘銘媽重新把他抱在懷裡,他才安靜下來,全神貫注的聽故事。

(source: toutiao)

 

1~3歲的寶寶,似乎都存在著類似的偏執情況:

吃飯時一定要坐在特定的位置,比如一定要坐在爸媽中間,換個位置都不行;

熟悉的東西一定要放在熟悉的地方,比如杯子、遙控器、玩具、椅子等等;

飯一定要特定的人喂,比如媽媽,換成別人來喂,根本就不吃;穿襪子一定要先穿右腳,不然就哭.....

(source: toutiao)

 

這些在大人看來都是小事,但每次都能惹得孩子哇哇大哭,讓人十分頭疼。不少家長都因此覺得孩子固執、不懂事,其實這是孩子發育的正常過程,稱之為“秩序敏感期”。

1~3歲的寶寶,開始由內向的秩序感轉為外向的秩序感,他們對外界事物的變化非常敏感,比如物品的位置擺設、動作的先後順序以及人物的呈現等等。

他們並不知道這種秩序是可以變化的,而是認為秩序的一層不變、不可更改的。一旦他們所熟悉的秩序被打破,他們就會感到煩躁不安,以至於大哭大鬧,在成人看來很不可理喻。

 

(source: toutiao)

 

大人要明白,寶寶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成人不一樣,他們關注的都是細微的事情。幼兒熱愛秩序感,因為熟悉的事物能帶給他安全感,只有秩序感被滿足了,他才能平復焦慮。

當孩子莫名其妙開始的哭鬧時,家長可檢查一下,是否打破了孩子的秩序感。秩序感是寶寶美好的品德,對以後的行為習慣有著重要意義。

所以家長應儘量滿足孩子的秩序感,當無法滿足時,應通過擁抱、講道理等溫和的方式去說服寶寶,而不是蠻橫的拒絕。

 

如何利用“秩序敏感期”

1、如果發現寶寶遵守秩序的行為,要及時給予鼓勵,如:當寶寶主動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裡,就及時誇獎他的行為,並期待他下一次也這麼做。

2、家長也應儘量遵守秩序,養成良好習慣(如不亂放東西、不亂扔垃圾等),強化寶寶的行為和意識。

3、儘量不隨意變動家中物品的擺放位置。因為外界的秩序是寶貝內心安全感的來源。

如果一定要改動,則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讓孩子親自改動家中物品的擺放位置,這也是孩子內心秩序調整的過程。此外,家長需要在最後及時總結“改變物品的位置也沒有關係”。

(source: toutiao)

 

4、多引導寶貝嘗試不同的環境、做事方式等。讓寶貝瞭解“一點點調整和變化其實並沒有什麼大問題”。

5、如果寶寶因為秩序被打破而哭鬧不止,家長應該耐心尊重孩子,讓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讓他自己慢慢接納所發生的事。

“秩序敏感期”看似麻煩,其實是上天賜給寶寶的一筆寶貴的財富。如果充分利用好這筆財富,你將收穫一個尊重規則、生活有序、具有良好素質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寶寶!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葡萄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孩子3歲前總愛哭鬧,很可能是孩子進入秩序敏感期的信號!家長利用好孩子更優秀!」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toutiao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