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別再錯怪孩子了!這些「壞行為」其實是說明他們長大啦!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CA!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別再錯怪孩子了!這些「壞行為」其實是說明他們長大啦!」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開始「變壞了」,發脾氣、扔東西、打人罵人......別錯怪了孩子,這些「壞行為」其實是他們成長的表現!

(source: toutiao)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會發現當初那個軟綿綿、讓人滿心歡喜的小人好像不那麼可愛了,發脾氣、扔東西、打人罵人......

我們迷茫了:我那乖巧可愛的孩子哪裡去了?其實,並非孩子“變壞了”,而是你沒有真正瞭解他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今天,和大家聊聊我在養育兩個孩子中經歷的一些小橋段。

1、“吃手啊,不講衛生”最初的口腔敏感期

從大概百日之後,弟弟就喜歡開始吃手,只要將手放到嘴巴裡,他就無比安靜,“吧唧吧唧”的聲音,滿足極了。但凡這時候,總有一些“熱心”的長輩過來勸說:

呀,寶寶不能吃手啊,不講衛生,髒哦!這時候,我家奶奶總是笑笑:沒事,正常的,讓他吃吧。咱奶奶多給力, 從大寶到二寶,奶奶也跟著我一起科學育兒了。

(source: toutiao)

 

解析:對一個3個月左右的嬰兒而言,吃手就是他認識自身的第一步,是他連接自己和世界最自然的通道。

你會發現,當寶寶再大幾個月,他會抓起每樣就近的東西往嘴裡送,不管是硬的軟的,有味無味還是能吃不能吃的,他才不管呢!

他只是用這種方式感覺他口的各種功能,與此同時也在體驗周圍的世界,這樣的行為稱為最初的口腔敏感期。記住,這是正常的,真的不需要阻撓!

(source: toutiao)

 

2、“這是我的玩具”自我意識的產生

在哥哥兩歲的時候,只要家裡有小朋友來玩,誰一動他的東西,他就立刻上前說:“我的”。弟弟出生之後,一開始的小小包根本不會主動分享,就算是平時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讓弟弟玩。

家裡天天會上演爭奪大戰。“你這個小氣鬼,他可是你親弟弟呀”,說實在一開始真的挺讓我苦惱的,甚至我也會覺得哥哥不大方。

解析:從2歲開始到上幼稚園期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什麼都是“我的”。以前我也會覺得難堪,覺得自己的孩子好自私,又或者自己沒教育好,好沒面子啊。但是後來我明白,這和自私毫無關係。

自私是什麼,是在利益上發生衝突時,選擇損害他人來滿足自己想法的行為。而對於孩子這樣的,只是自我,他按照自己的情感、心理的需要來決定自己的行為。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孩子一出生時候,是沒有自我的。兒童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自我構建過程。

在這個構建過程中,最初兒童就是通過佔有屬於自我的東西來區分自己和他人的。

當他佔有了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就完全屬於他,他才能感覺到“我”的存在,這也是他自我誕生的標誌。所以啊,別再誤會寶寶自私啦。

(source: toutiao)

 

3、“要剛才幫爸爸開門,不要現在”秩序的敏感期來了

小小包三歲左右的時候,出現過一段情緒很不穩定的時期,總因為一些小事兒哭鬧,用我們流行用語解釋就是“作”!

講個事情,爸爸下班回家,奶奶開了門,結果他忽然大哭:“我要幫爸爸開門。”奶奶只好關上門,爸爸呢又在門口重新按鈴,雖然輪到哥哥重新把門打開。

可是晚了,他依舊大哭,坐在地上各種耍無賴:“要剛才開門,不要現在!”我們好無奈,各種勸說等他情緒穩定。

這樣的事情還蠻多的,外出時,必須要自己按電梯,如果我們提前按了,孩子就不幹,非得重來一遍。

又或者要自己剝桔子皮,如果我們幫忙把皮兒剝開,他就會憤怒地扔掉這個桔子,要求重拿一個桔子,自己再剝一次。

解析:兒童秩序敏感期的到來,真是一件蠻苦惱的事情。因為孩子執拗的要求有時候是不可逆性,再怎麼變,要時間退回去,老娘我可是做不到啊。

秩序敏感期呈現三個上升階段。第一個階段,為了秩序破壞而苦惱,一旦恢復就安靜;第二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說“不”,自我意識萌芽;第三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要求一切重來。

很多媽媽說,怎麼辦?當孩子因為“秩序”被破壞而哭鬧時,只好平靜地陪伴他、傾聽他、幫助他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果孩子要求“重新來一遍”,只要沒有不良行為和不合理要求,不妨就重新來一遍,否則你可能需要浪費更多的時間去平息他的情緒。

(source: toutiao)

 

4、“臭媽媽,壞爸爸”有力量的詛咒敏感期

過了三歲以後的小小包,稍有不順心,就會說“我不喜歡你了”,“臭媽媽,壞爸爸。”以前我做了功課,知道他到了詛咒敏感期的年齡,孩子在這個階段開始詛咒說髒話。

我閨蜜家的孩子更是厲害,類似“我要殺死你”,“你這個臭屁蛋”,她可緊張了,我的孩子怎麼能變得這麼暴力啊?我必須阻止!

解析:語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現力量的話語是詛咒。3歲左右,孩子突然發現了這個力量,就會沒輕沒重,不亦樂乎的使用。大人往往大吃一驚:你怎麼可以說這種話!

其實,說髒話狠話僅僅是孩子一個階段性的行為,無須為此大驚小怪。即使要講道理,點到為止即可。如果我們不把它當回事兒,孩子的這種行為反而會消除得更快。

(source: toutiao)

 

從始至終,很平淡地面對孩子的這個行為,不需要和他強調這話有多狠,有多不受人歡迎,只是很自然地呈現後果給她。聊了幾句,孩子很快被別的事情吸引了注意力,也把要殺我砍我的念頭給忘了。

5、“孩子你居然學會打人了!”缺乏正確的表達方式

小小包剛上幼稚園的那幾天是家長陪同日,我看著他和小朋友一起玩很是欣慰,不過沒多久,就看到小小包推了一下對方,緊接著還打了一下,對方委屈的哭起來。當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呀,孩子居然打人了!

後來,仔細詢問才知道是對方孩子搶了他手中的玩具,小小包一時急起來不知如何表達就順手打了對方。好在同學的家長也很明事理,我們一起幫孩子們梳理了情緒,彼此道歉後又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source: toutiao)

 

解析:孩子在學校和同學有衝突和矛盾時候,往往是缺乏正確的表達方式。當家長發現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時:

首先要堅決的制止,就像我發現小小包打人,我會拉他過來,平靜且堅定的告訴他:不可以,你這樣會讓小朋友受傷。

等孩子平靜下來,耐心引導他說出打人的原因,如果孩子說不清楚,家長可以鼓勵並幫助他表達,然後一起分析。

最後,帶著孩子去道歉,要他意識到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和對方握手或者擁抱,一句看著簡單的對不起,這個過程本身也是在告訴孩子如何表達友好。

(source: toutiao)

 

馨馨媽媽說:

今天列舉的這些“壞行為”都是孩子發展必經之路,有些完全不需要阻擾,有些只需要家長溫柔的介入。很多時候,我們理所當然認為這是不好的,然後忙著幹預,卻忽略傾聽孩子的聲音。

成長路上總會有個中問題,不管如何,先讓我們自己內心淡定些,畢竟養育孩子也是一場家長的自我修煉過程啊。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別再錯怪孩子了!這些「壞行為」其實是說明他們長大啦!」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toutiao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