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你的孩子為什麼愛打人,那是因為媽媽不明白孩子的小心思!

大家好,我是 Ant 今天來跟你說說 你的孩子為什麼愛打人,那是因為媽媽不明白孩子的小心思!吧!讓我們來看看!

 

(source: toutiao)

 

— 1 —

傍晚,我急匆匆去幼兒園接兒子朔朔,一邊開車 ,一邊想著怎麼和老師解釋我又來晚了。快到幼兒園的時候,遠遠看見老師牽著朔朔的手站在門口,趕緊停車奔過去。還沒等我開口,老師就說:“朔朔媽,你回家真得好好教育一下孩子,他今天又打小朋友了,還搶了別的小朋友手裡的玩具……”

我陪著笑跟老師道歉,然後扯著朔朔上車。小東西知道自己闖了禍,一直勾著頭,不敢看我。我怒氣衝衝地訓他:“你這孩子怎麼回事?說過你多少次了,不許打人,怎麼就不長記性!以後再打人,媽媽就打你,記住了?!” 半晌,朔朔怯怯地“嗯”了一聲。

兒子今年才三歲半,是從什麼時候起,成了愛打人的“暴力娃”的呢?我回憶了一下:朔朔小的時候,婆婆從農村來幫我帶娃,她老人家好像喜歡教朔朔“打人”。比如有時公公來了,婆婆會抱著朔朔教他“打爺爺”,朔朔果然就伸出小手拍一下爺爺的臉,爺爺就哈哈大笑,朔朔也樂不可支。當時雖然覺得婆婆這種教育方式不太好,但我也沒太在意。

朔朔一歲多的時候,小區的媽媽們經常帶著孩子在一起玩。小區裡和朔朔同齡的寶寶特別多,但是別的小朋友一走近朔朔,想和他玩的時候,他就不由分說推開別人,或者打人一巴掌,甚至狠狠掐人家一把。

被打的孩子“哇哇”哭著找媽媽。媽媽見自家孩子被打,自然心疼又生氣。時間久了,都知道朔朔愛打人。有一次,一位家長說到我臉上:“這孩子太霸道了,怎麼這麼愛打人!”我聽了,心裡也不是滋味,就趕緊把朔朔拉開,呵斥他:“不許打人,再打人大家都不和你玩了!” 這樣反覆多次,發現他打人的毛病就是改不了。

於是,我決定以暴制暴。比如,他推別人,我就推他;他掐別人,我就掐他……看他疼得哇哇大哭,眼淚噼裡啪啦地往下掉,我狠下心,抓住時機教育他:“看看,媽媽打你,你知道疼,你打別的小朋友,他們也會疼的。所以,以後不要再打人了,記住了嗎?”他抽泣著說:“記住了”。可是,下一次,還是會忍不住出手打人。而且,我發現,我越以暴制暴,他越變本加厲,成了令人頭疼的“暴力娃”。

好不容易熬到了上幼兒園,我想,終於有老師替我管教他了。豈料,進了幼兒園,朔朔仍是闖禍大王,隔三差五就有小朋友或者家長告狀,弄得我一籌莫展。

(source: toutiao)

 

 

 

— 2 —

週末,我決定帶朔朔去閨蜜安然家。安然是心理諮詢師,平時我有什麼心事都喜歡和她傾訴,她也總能找到合適的方法給我解開煩惱。她有個女兒小雅,比朔朔大兩歲,漂亮聰明有禮貌,我也想讓朔朔跟小姑娘學習一下。

到了安然家,打過招呼,我把朔朔介紹給小雅,小雅大方地歡迎我們。看得出,朔朔也很喜歡穿著漂亮裙子的小姐姐。但是,當小雅伸出手,想帶他去自己房間玩的時候,朔朔竟然飛快地打了一下小姐姐的手,小姑娘“啊”了一下,不解地望著媽媽和我。我特別尷尬,一邊哄著小姑娘,一邊呵斥朔朔。

安然擁抱了一下女兒,輕聲安慰了幾句,讓小姑娘回房間了。隨後又找出幾件玩具,笑著和朔朔說:“你自己先玩一會兒,我和媽媽說說話好不好?”朔朔見到玩具,眼睛放光,抱著去了客廳一角。

我苦笑著說:“你看,就是這麼‘暴力’,也不知道隨誰!”隨後,我向安然訴說了朔朔的情況,最後嘆息一聲,“我這麼膽小的人,怎麼生出這麼個小霸王!”

安然笑了,說:“也許他就是因為攜帶了你敏感、膽小的基因啊!”接著,她從專業的角度,給我解讀了朔朔“打人”行為背後可能的原因。

她說,三歲的孩子“打人”,並不是成年人想的那樣“霸道”,更不是“壞孩子”,他們其實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或發洩自己內心的情感。

她說,朔朔有點像我,是一個氣質敏感型的孩子。他膽小,可能有些害怕新鮮事物。當別的小朋友靠近時,他很害怕,不希望別人靠近。但他不會把自己內心的感覺用語言表達出來,也沒有辦法向大人求救,只能自己想辦法。比如,他會用“推搡” 的行為把靠近的小朋友趕走,但他還控制不好力度,這在大人眼裡就是“打人”。

有時候,他甚至是想表達喜歡,但是,同樣不知道如何表達。比如剛才他見到小雅,我看他眼睛亮亮的含著笑,應該是喜歡小雅的,但是,出手卻不知道輕重,在大人眼裡,又成了不通情理的“暴力娃”。這可能和當初朔朔奶奶傳遞給他的表達喜歡的方式有關。

 

 

說到這裡,安然頓了頓,微笑著對我說,兩歲以前,小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的高速發展期,他們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我”的。所以,他們常常會搶奪玩具和物品,比如打人、咬人等。這個時期,他們腦子裡其實沒有“打人” 這個概念,僅僅是用“打” 這個動作,來排解他不想做或解決不了的事情。但是,在他“打人”之後,家長往往會不停地教育他“不許打人,不許打人”,反倒是讓他記住了“打人”這個詞。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負強化”,就是如果把負面的東西反覆強調,受施者反而會強化那個負面的東西。比如朔朔打人,你越說不讓他打人,他就越控制不住自己去打人。

“那我該怎麼辦呢?他打人,我總不能不管吧?!”安然仍然不急不慌:“當然要管,但是要看怎麼管才能有成效。”然後如此這般,給我面授機宜。

(source: toutiao)

 

— 3 —

按照安然的指點,我開始用心“改造”愛打人的“暴力娃”。

回家後,我就召開家庭會議,告訴老公和婆婆,以後帶朔朔出去玩的時候,要緊緊跟在他身邊,讓朔朔和其他小朋友保持一定的距離。當其他小朋友靠近時,一定要及時地進行防範,把朔朔與別的小朋友隔開。如果防不勝防,朔朔還是打人了,我們要在向捱打小朋友道歉的同時,趕緊把朔朔帶走。但是,不要跟朔朔講道理,更不要批評打罵。婆婆和老公一臉疑惑,我學著安然的語氣說,這是消除之前“負強化”的惡果,你們如果不懂,只管按照我說的做就好了。

在消除“負強化”影響的同時,我也有意識地教給朔朔正確的表達情感的方式。

每天,接朔朔回家的時候,我會有意識地抱一下他,輕輕撫摸他的臉,說“朔朔,老師說你今天很乖,媽媽很開心”,或是拉著朔朔的手摸摸我的臉,告訴他,喜歡一個人要這樣跟人打招呼;別人幫助了你,要說謝謝,等等。

晚上,在家裡,我和老公試著給他演示各種情緒表達。比如,我削好一個蘋果,給老公和朔朔分開,老公會說:“謝謝老婆”,邊說邊輕拍我的肩。

 

 

當然,我也和老師溝通了朔朔的情況,請老師多費心,我們一起改正孩子的毛病,老師欣然答應。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朔朔好像有些“開竅了”。老師說,他在學校打人的次數越來越少了。有一天,竟然握著一個新來的小女孩的手,悄悄說:“我好喜歡你。”聽了老師的敘述,我哈哈大笑。

回家後,我迫不及待地學給老公聽,老公也很開心,轉身從包裡拿出一個玩具卡丁車,遞給朔朔:“兒子,聽媽媽說你最近在幼兒園表現不錯,爸爸獎勵你一輛賽車”。

朔朔放下書包,跑到爸爸跟前,接過玩具,一下子撲到他懷裡,親了爸爸一下:“謝謝爸爸!”

接著,我們趁熱打鐵,週末一有空就帶他去小區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有一回,他帶著自己最喜歡的卡丁車,在樓下碰到了一個拿著模型槍的小男孩,朔朔看著玩具槍,露出了羨慕的眼神。那個小男孩發現朔朔想玩自己的槍,立刻有點擔心地後退。我怕兒子又做“暴力娃”,趕緊蹲下身,和他悄悄商量:“你想玩那個槍是吧?那是別人的,你用自己的卡丁車和他交換玩好不好?”

朔朔猶豫一下後,認真地點了一下頭,然後鼓起勇氣走上前,把卡丁車舉給那孩子:“咱倆換著玩好不好?”那小男孩立刻同意了,倆孩子興高采烈地玩到了一起。最後我喊他回家的時候,他們已經好到勾肩搭背,約著下次再一起玩。

我為兒子的進步由衷地感到高興。

那天,我看到一句話,深有感觸:弗洛伊德認為,“攻擊別人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孩子在攻擊別人的過程中逐漸成長。”我終於懂得,用正面的引導和示範,讓孩子知道如何處理、如何表達情感,才能真正地幫助孩子成長。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Ant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你的孩子為什麼愛打人,那是因為媽媽不明白孩子的小心思!」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