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爸媽這兩個動作,會造就孩子自卑的性格!家長現在知道還做不晚!

哈摟哈摟各位讀者~~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葡萄!今天要來說說關於「爸媽這兩個動作,會造就孩子自卑的性格!家長現在知道還做不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呢!一起來看看是怎麼樣的事吧!

 

人在小時候受到的傷害,往往來自於最親近的父母,父母的這兩個動作,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塑造,別等孩子自卑性格形成了在後悔!

(source: toutiao)

 

前幾日翻看微博,發現某知名博主發起這樣一個話題討論:小時候,大人曾給過你什麼樣的傷害?這話題一經發起,竟意外躥紅,引起大批成人網友的熱議:

“對小時候的我完全是沒有道理的壓制,一到無話可說,就亮出母上大人身份:我是你媽,我說了算……”“爸爸總愛把我的糗事分享在酒桌,當笑話講給別人,而且我還在場。”

“學習成績稍有下降,父母就各種挖苦和嘲諷,讓小時候的我難以接受。”“小孩子家家的,你懂什麼?”

“那一次,終於考了全班第一,向媽媽討要心心念念的“美少女玩具”,沒想到媽媽還是以“我們很窮,買不起”這種理由來拒絕了我。”

翻看這些評論時,總會讓人驚奇發現,小時候的傷害往往來自於最親近的父母,近萬條評論皆逃不出以上這幾類范疇,諷刺的是,被如今已為人父人母的“小孩子”刷了滿屏!

孩子是父母的延續,父母是兒女心靈的寄託。我想沒有哪個家長不愛惜自己的孩子,但回頭一想,當孩子處於最敏感、最脆弱那一刻時。

又有多少父母無心之舉,令孩子萬念俱灰,而且這些傷害在他們的記憶中,揮之不去,最終演變成性格當中自卑的那一部分。

兒童教育心理學專家指出,不打孩子,絕不等於孩子就沒有忍受家長的暴力攻擊。

很多孩子突如其來的負面情緒,往往都是家長隨口一句抱怨或一個動作產生的,尤其家長下面這些行為,很有可能對孩子性格塑造,造成嚴重的影響。

(source: toutiao)

 

1、父母給孩子花錢時過分說教

貧富並不能決定孩子內心是否豐盛,對孩子起關鍵作用的是,父母對待金錢的態度。

很多媽媽每次逛超市,都不願意痛痛快快給孩子買東西,每次給孩子花錢後,都會加上一大段冗長而枯燥的說教,比如,第一句話就是給你買的東西一定不要浪費、反復強調父母賺錢如何不易等等。

父母這樣一番話,無異於會沖淡孩子得到自己想要東西後的喜悅,從而刷新了內心匱乏感和愧疚感。

有一位媽媽觀察自己的女兒後發現,給女兒買手工材料後,若教育說一定要愛惜,不要弄壞或浪費,基本上這些材料很快就會被女兒閒置,完全違背當初買它們的初衷,造成更大浪費。

這是為什麼呢?孩子對父母傳遞的能量很敏感,父母給孩子花錢時過分說教,傳遞出制約和沉重感,孩子一碰到這個東西就能感到不適,因此,乾脆不碰。

有些孩子,也許生在不富裕的家庭,家長不時向孩子灌輸“我們很窮”的觀念,於是,孩子從小就被這種與生俱來的貧窮觀捆綁,認為自己註定低人一等。

 

還有的孩子,從小父母就傳遞的是:物質攀比可恥,人生路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即可。那麼孩子未來的地位可能就很一般,甚至過不好,學習上不思進取,卻又同時物欲難填。

這都是父母在給孩子花錢後不良態度造成的不良後果。

(source: toutiao)

 

2、當眾拿孩子“短處”開玩笑

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成人尚且如此,孩子當然也不是完美的。孩子性格內向,某一次親戚聚會時,說話因為緊張而口吃。

家長便逢人就打趣,以張顯自己大氣:“你看我家娃,一說話就結結巴巴的,現在看挺有趣,長大了真不知該怎麼辦?”孩子年齡雖小,但是多多少少還是理解父母在拿自己打趣。

於是,要強的孩子越急,話越難說得流利,有的孩子即便在以後的日子裡不再口吃,可能也由於小時候的一次遭遇,變得沉默寡言。

你們知道嗎?孩子的內心往往是很脆弱的,他們會很看父母的態度,也許只是很小的一個暗示,在孩子看來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父母沒有必要將孩子的不足無限放大,反復提及,使其掩蓋孩子身上的其他的長處。

(source: toutiao)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趣或是對你有幫助的話,分享讓更多朋友看看,討論一下你們的想法吧!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toutiao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