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女兒,自是歡喜。常常想把她寵成一個公主,打扮漂亮,把所有好的東西都給她。這沒有錯,但是我們要記得,我們是要養出一個小公主,而不是公主病的孩子。
有公主病的,往往不是真公主。
在經濟條件改善了許多的社會背景下,又都說女兒要富養,於是就成了許多女孩子“公主病”的溫床。
我們家長通常會覺得,小孩子,特別是女孩子,有些任性,愛撒嬌有小脾氣並沒什麼大不了的,很正常,有時候還會覺得挺可愛的。可是會不會是父母這個身份的光環遮住了眼睛呢?也許小時候沒什麼,可是等到她長大了呢?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在人際交往中遇挫,人生的道路也沒我們想得那麼平坦。
我們不要定義錯了“公主”這個詞。公主和公主病一字之差,卻是雲泥之別。
想想那些童話里的公主,現實生活中的皇室公主,我們喜愛他們的是什麼?難道是任性不講道理,難道是目中無人?
不是啊,我們欣賞她們的行為舉止得體有禮,欣賞她們的心地善良,欣賞她們雖美的有光環卻平易近人。
而公主病,就是集結了我們大多數人不喜歡的因素形成的。
挑剔、嬌慣、蠻橫、奢侈、過度愛美等這些“症狀”會使孩子人際關係緊張,在工作、婚姻都將會問題多多。
那麼,為人父母的我們,為了孩子好,就必須從小避免孩子的“公主病”,讓孩子成為擁有健康人格的人。
四種育兒方式會導致孩子“公主病”,快來看看,千萬別這麼培養孩子了。
父母嬌慣縱愛,養出任性公主
孩子,是一定要管的。不要以為放縱她,事事由著她,就是寵愛她的正確方式了。很多父母都忍不住嬌慣孩子,特別是經濟條件會越來越好了,就想滿足孩子的所有願望。
不要將放縱當作是民主,任何事情都無條件妥協和接受。從小被放任慣的孩子,容易形成嬌縱、衝動、任性、目中無人的個性,不能如願時就會退化到幼稚期,企圖以哭鬧、耍賴、撒謊等方法,堅持要他人妥協。
我們覺得孩子這樣嬌俏可愛,可我們不能一直陪伴她,她終究是要一個人去面對社會,面對人群。習慣性地姑息她,她以後出社會會發現,沒有人會像父母一樣慣著她。可是已經形成性格習慣了,自然就會產生社交障礙。
什麼才是寵愛的正確方式?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讓她時刻感覺到愛就在身邊、永遠都不會消失,但愛要理智、有規矩、不能無原則。懷揣恰當的愛,做孩子成長的守望者。
父母關注少,養出退行公主
有一類得“公主病”的女孩子,潛意識里對於成長、社交、社會是有恐懼的,所以通過穿著打扮和一些行為方式來逃避成熟——扮成公主就像退回到兒童階段,可以得到周圍人的關心照顧。
“
“退行”是心理防禦機製之一,是指個體在遭遇到挫折時,表現出其年齡所不應有之幼稚行為反應。是一種反成熟的倒退現象。
”
這樣的狀態在很多成人身上也有。一受挫就想要逃離。習慣成為眾人的中心,一旦沒有就會感到不舒服。
如果一個女孩在長大成人後,還會經常使用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來應付困難,通過利用自己的退化行為來爭取別人的同情與照顧,用以避免面對現實的問題與痛苦,其退化就不僅是一種現象,而是一種心理症狀了,這就是為何我們稱“公主病”是病的原因。
這一症狀,通常就是因為父母的關注太少。那怎麼樣才不會讓孩子有這樣的心理症狀呢。
我們要學會共情,多去傾聽她;當她遇到挫折的時候,你的傾聽和關注會幫你及時察覺到孩子的困境,並給予必要的引導。如此可避免孩子被迫啟用自己的不成熟的心理防禦機製。
長期習慣啟用退行防禦的孩子是無助的,他們只能選擇退行(退回到更小的年齡段)的做法,來獲取父母的關注,因為只有小到需要父母完全照料的階段,才能獲得父母的關注。
物質上的過度滿足,養出挑剔公主
父母常常有個錯誤的認識,覺得對於孩子給予她金錢、物質,就是對她好了。我們經常會將“窮養男孩,富養女孩”這句話誤解了,扭曲了它的意思。
“富”不止是物質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足。
試想,如果一個女孩子,自小長期生活在物質極大豐富,父母無條件滿足自己對物質需求的環境中,長大成人後,一點點的物質匱乏,都會成為困境。比如食材不夠精致、衣裝不夠昂貴、住所不夠奢華,都會讓這個孩子無所適從,急於逃離,更加無法融入到新的環境、新的群體中去。如此挑剔的公主,恐怕只能讓人敬而遠之。
有“公主病”的媽媽,
易養出“公主病”的女兒
大多數女孩受媽媽的影響比較大。常常將母親作為模仿的對象。女兒也正是在生活的各個細節中感受到母親所傳遞給她的對於自我、女人、男人,以及生活的一般觀念。
在某種意義上說,媽媽決定著女孩將會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想讓女兒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做媽媽的首先自己要成為那樣的人。所以,如果媽媽就是個公主病的女人,女兒多半也會養成“小公主”。
看了以上四種培養孩子的方式,一定要警惕自己,不要讓自己成為這樣的父母。我們家長應該樹立的目標,是培養出一個沒有“公主病”的公主,讓她健康成長,一路順遂,舉止得宜,性格滿是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