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寶寶出現攻擊性行為,專家給你這個建議讓你不再束手無策!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Uber!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寶寶出現攻擊性行為,專家給你這個建議讓你不再束手無策!」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我家有個“暴力狂”,動不動就打人。不僅用小手亂劃拉媽媽,出門還推小朋友,讓爸媽頭痛不已。

前一陣時間,在商場裡因小女孩踩了小男孩,小男孩媽媽暴怒的新聞連續霸佔了好幾天頭條。

大多數網友們將討論的重點放在了“小男孩媽媽情緒失控”上,不過也有網友直接指出“小女孩存在明顯的攻擊性行為”。

很多爸媽發現,自家娃不高興的時候會推人、打人甚至咬人。

這個事情並不好處理,孩子那麼小,不能處理得太嚴厲;

如果不好好教育,沒法跟被打的小朋友交代;

攻擊性行為對孩子將來肯定有不好的影響。

是什麼造成了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呢?

其實,三歲內的孩子會出現攻擊性行為頻繁的現象,這個時期孩子的行為與大齡兒童的攻擊性行為不同。

一般情況下,有三個原因造成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孩子年齡太小打人、推人是他的表達方式

在遊樂場或其他公共場所,經常會有孩子因為排隊或搶玩具,跟其他小朋友大打出手。

一個孩子正好好地排著隊,另一個孩子不懂規則,一下子就站到他前面去了。被搶了位置的小朋友當然不甘心,於是一把推開他。被推的小朋友意識到自己“被打了”,趕緊一巴掌打過去,兩個人就這樣打了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孩子並不是想打人,只是跟其他小朋友產生了矛盾,不會表達,更不會解決而已。

作為家長,我們在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要非常敏銳地注意到這種情況,儘量對孩子進行引導,用協商的方法解決問題,減少攻擊性行為。

如果我們的孩子被插隊了,我們應該站在孩子旁邊,跟孩子說:“你告訴哥哥,你是排在前面的。”

怕孩子在衝突中吃虧,許多家長或過度參與其中,或教孩子以暴制暴,這都是非常不恰當的方式。

平時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戲劇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孩子學習處理衝突的恰當方法。

孩子缺乏同理心無法感受到被傷害的痛苦

很多家長不知道,當孩子打別人時,他其實“看不見”別人的痛苦。

幼兒在2~3歲時,開始逐漸發展出“我”的概念。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和這個世界並不是一體的,而是有一些區別和界限的。小狗圖案的毯子、透明的水杯和汽車玩具,是隻屬於“我的”,可以不用給其他人。

這個時期,幼兒是高度自我中心的,他只能看見自己的需求,在乎自己的感受,很難去照顧到別人的感受。

小朋友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可能一個勁地打媽媽。如果沒有人制止,他就會一直打,因為他感覺不到媽媽的痛。

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去“看見”別人的感受。

他打媽媽的時候,我們告訴他“你看,媽媽這裡都紅了,好痛呀,快給媽媽揉揉”;他把弟弟推倒地上,我們一定把他拉過去,“你看,弟弟這裡都摔腫了,快給弟弟吹吹”……

讓孩子知道,別人會痛,會難受,需要安撫。當孩子下次想要出手打人的時候,就會意識到別人的痛,一定程度上就會控制自己了。

孩子沒有安全感過於孤獨、無法融入新環境

很多孩子在剛上幼兒園或剛換了一個幼兒園的時候會打人,這是因為孩子小而弱,剛到一個新的環境,周圍都是陌生的人,他會沒有安全感。

新的幼兒園意味著新的規則和新的學習安排。“會有危險嗎?”“會捱餓嗎?”“媽媽會按時來接嗎?”

這個時候,如果他不能理解老師的某些安排,而老師又態度堅決,他很可能大哭大鬧甚至打老師。

如果某個小朋友只是不經意地碰到了他,可能被他認為是一種攻擊,於是很使勁地去打那個小朋友。

面對這種由於環境變化產生的攻擊行為,家長切記不要過多指責孩子,而是儘量幫助孩子在新環境裡創造“熟悉的人”。

家長可以邀幼兒園的老師來家裡做客,讓他們跟孩子一起玩,看看孩子的小玩具,聊一聊孩子喜歡的遊戲,讓孩子跟老師多一些互動。

也可以約幼兒園的其他小朋友及其家長一起共進晚餐,或者週末遊玩。再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就會感覺心裡踏實很多。

和幼兒園的老師單獨玩過,會讓他感到親密和安全,有些小朋友也私底下玩過了,他會認為自己也有“小夥伴”。

有了安全感,不感覺到孤獨,孩子的攻擊行為會漸漸消失。

還有一些因素會導致孩子打人,比如家長打孩子,孩子模仿;孩子缺愛,通過打人來引起大人的關注

家長們一定要多觀察自己的孩子,多跟孩子溝通,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提供更多發洩情緒的途徑

只要爸爸媽媽有心,就一定能養出溫和、懂事的乖寶寶。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Uber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寶寶出現攻擊性行為,專家給你這個建議讓你不再束手無策!」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