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
我們家長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和熏陶,
比如,生活習慣、待人習慣、閱讀習慣、勞動習慣,等等。
關於怎樣培養好習慣,育兒專家都有很多經典的著作,
我不羅嗦了,也許以後會總結一些具體的實例。
今天,我想說幾個“反面教材”,不良習慣,對人的一生的負面影響也是難以估計的。
(1)孩子用哭來達到目的
媽媽不能這樣說:哭哭哭,一天都隻知道哭!除了哭你還會什麼?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而要這樣說:孩子,如果你不哭,我們就一起來解決問題,先安靜一下,你有什麼想和媽媽說的話嗎?
孩子是這樣想的:媽媽,我小時候哭的時候,你都會輕聲安慰我,現在卻對我不耐煩了,我很難過,而且我還不會溝通,哭只是我的本能表達方式,如果你對我“這樣說”,我會安靜聽你的話。
要讓孩子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理你的無理取鬧,學會考慮他人的感受,學會控製情緒。
(2)攻擊性行為
為何不容忽視:孩子和小夥伴有小衝突的時候,你可能不一定會去管教,但是你不該忽視那些小小的攻擊性行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父母問題顧問米歇爾博士認為,如果你不管的話,孩子到了8歲左右,這種不良行為就會積習難改了。放任自流傳遞的信息是傷害別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製止方法:正面應對攻擊性行為。把孩子拉到一邊告訴他,“那樣會傷了妹妹。如果他這樣對你,你會怎樣呢?”要告訴他任何傷害別人的舉動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魯霸道,幫他練習生氣時該說些什麼。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如果他再犯的話,不讓他出去玩。
(3)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為何不容忽視: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當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里看DVD。專家認為放任孩子不遵循規則做事情絕對不是好辦法。如果你看著一個兩歲的小孩子自己從櫃台里拿餅干很好玩,那就等著瞧吧,看看他到了八歲不打招呼自己跑到朋友家去怎麼辦。
製止方法:製定幾項家庭紀律,並經常和你的孩子談論這個話題,比如,告訴孩子:“你得問問可不可以吃糖,因為這是規矩。”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以外的時候就打開電視,告訴他把電視關掉。並且大聲清楚地陳述規則,這將有助於讓孩子銘記在心。當四歲的姍姍未經允許就拿了些圖畫筆玩並把她的一隻胳膊整個都塗成了黃色,他的媽媽告訴她下午不能幫著畫車庫促銷的廣告牌了。雖然她哭了,但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她故伎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