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當父母是有「保存期限」的... 為什麼要自己帶孩子?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那天晚上,手機一直響個不停。
等我安頓好女兒睡著,打開一看,
微信育兒群裡已經有上百條聊天記錄。

爬樓才知道,
原來是群裡有辣媽正在向大家介紹
她即將到來的春季海外旅遊,
看上去真是一次精彩的旅程,
從路線到吃住都相當令人期待。
而更為關鍵的是,
她是和閨蜜團一起去的,
並沒有帶著寶寶。

有群友好奇地問了句:
“看你家孩子還小啊,
居然還能有時間自己出去玩?”

這位媽媽回答得也頗為乾脆:
“當然啦。娃斷奶之後就是爺爺奶奶帶的,
我基本上沒怎麼管。這樣真的挺好,
我有大把屬於自己的時間,
就跟生之前一樣,瀟灑又自由,不要太開心哦。”

此言一出,群裡炸了鍋。
媽媽們各種紛雜的看法中,
有相當一部分是深深的羨慕。

是啊,都說有娃即被套牢,
這位媽媽的愜意生活,
聽上去真是相當美好而令人嚮往。

隔著屏幕,我內心很是感慨。

自從三年前有了女兒,
我並沒有像那些全盤脫手的媽媽們一樣,
把帶孩子的任務輕鬆地完全交由他人。
這就注定了我曾經滿是情懷的生活主旋律,
將被一切屎尿屁奶的日常所取代。

那麼,這是我想要的狀態嗎?

捫心自問,我心中的答案卻異常堅定。
看著身邊熟睡中的小傢伙天使般的模樣,
那一刻我前所未有地確定:

它是我做出的最棒的選擇。
陪伴孩子的這幾年,
我不後悔,我很慶幸。

1.
為了那份親密的親子關係
孩子要自己帶

在當媽之前,
我從未想過自己的生命中會出現一個小小人,
具有大大的能量,
能夠牽動我所有的喜怒哀樂。

你的第一次微笑、第一次邁步、
第一次喊媽媽,總是讓我無比歡欣雀躍;

你伏在我懷裡的體溫與呼吸,
讓我當下是如此踏實安心。

懷中有你,彷彿擁有整個世界;

所有這一切,
都是我跟你彼此間最默契的專屬回憶。

很榮幸,在你的成長過程當中,有我的參與。
包括弗洛伊德、阿德勒等大師在內,
大部分心理學家都認為,童年的親子關係,
尤其是孩子在生命之初與母親間的依戀關係十分重要,
將會影響他們一生的發展。

事實上,從出生起,
孩子就在不斷與父母分離。

而三歲之前,
則是孩子逐漸與爸爸媽媽剪斷心理臍帶的過程。

孩子人生的前三年,
需要媽媽的愛來豐盈他們的靈魂,
完善他們的品格,
並讓他們收穫滿是安全感的內心。

隨後,他們才會真正走向獨立。

正如研究證明的那樣,
只有在童年被父母賦予了足夠愛與關注的孩子,
長大後才會建立成熟的情感需求,
才懂得如何正確地愛人與被愛。

對我而言,女兒那句“囡囡好愛媽媽”,
則是最大的回報,也是育兒路上繼續前行的動力。
我跟我親愛的孩子是如此緊密地聯結著;
我知道,在愛的包圍下,
她幼小的心中也一定滿是愛意。

2.
為了子女品行的塑造
孩子要自己帶

馬伊琍曾經說過:
“ 孩子們出生後的頭三年時間非常重要,
他們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家庭的溫暖。
而我是孩子的媽媽,照顧她是我的責任。 ”

雖然身為知名演員工作繁忙,
但她卻盡力做到了把孩子帶在身邊。

她曾在微博上坦言,
大女兒愛瑪跟自己單獨相處時,
會更懂事也更配合,自己的事情一定自己做,
不撒嬌不哭鬧。

而一旦家中帶孩子有了幫手,
則往往存在過度保護的現象。

為人父母,不能偷懶。

正是馬伊琍的努力與用心,
愛瑪的童年回憶裡滿是媽媽的愛。
而長大之後的她成為了一個全面發展的女孩,
之前還在全國體育舞蹈錦標賽中,
一舉拿下了拉丁舞業餘組冠軍。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反復強調:
作為家長,想教育好孩子最重要的條件之一,
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自己帶。
只有父母早期培養到位,
孩子才能養成好性格。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媽媽自己帶,
才能對孩子的性格品質和習慣培養直接把好關。

現如今,
看著女兒日漸能幹又自信開朗,
我為自己做了一個明智的決定而感到無比欣慰。

她是我此生最得意的作品,
我願親手雕琢,
讓她朝著理想的模樣一天天進發。

3.
為了媽媽的家庭地位和育兒話語權
孩子要自己帶

“媽媽帶大的孩子和奶奶帶大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下有這麼一個回答:
“有的時候我會有一種錯覺,
我覺得這個孩子不是我的,
雖然我很愛他。”

從小就將孩子甩手交由其他人帶,
其實就是把當媽媽的責任、
權利和幸福感也一併交了出去。

不久前,
我們在科室裡聊起孩子的管教問題,
同事劉姐頗為無奈地告訴我們,
在家她已經徹底喪失了教育孩子的話語權。

“孩子從小就是婆婆帶大,老人護得不行,
任何事情只要我想插手,她都會第一個跳出來。”

有一次劉姐的兒子犯了錯,她兇了幾句,
婆婆就不客氣地指著她說:
“這孩子從小你就沒怎麼管過,
那麼現在也輪不到你管。
你要是罵我孫子,先把我罵了再說。”

劉姐說,就是從那時候開始,
她在育兒方面變得一點地位都沒有。
“用開頭輕鬆的兩三年換來的卻是
無盡的失落和被忽略,我實在是很後悔。”

4.
珍惜親子之緣
有些陪伴一旦錯過就不再

去年,
美國研究團隊在世界頂級科研雜誌Science上發表論文。
他們通過研究“
鼠媽媽照顧新生小鼠時間的長短”與
“小鼠大腦DNA突變率”之間的關係,
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孩子應該成長在媽媽身邊,
否則容易導致孩子大腦基因突變,
影響其成年以後的心理健康與大腦素質。

那麼,兒時母愛匱乏,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某網友的現身說法,看得人心酸:
“在我成長的關鍵時期,父母沒在我身邊,
我整個人沉默寡言,小心翼翼,
跟人交流有障礙,多疑敏感,
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足夠的愛。
什麼都是自己摸索,
處處碰壁,周圍人冷漠,
沒有被鼓勵過。
所以膽子比較小,缺乏安全感,
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
有的甚至自我矛盾,內心扭曲,容易抑鬱。

我幾乎沒有見到過小時候
父母不在身邊也成長得很順利的人。
他們或許會更堅強,
但不懂得如何向外界尋求幫助,
什麼都自己一擔挑,
活得又累又擰巴。”

我們不會想到,
自己倘若錯過孩子人生開頭的短短幾年,
將會給他們的一生都造成傷害。

而很多時候,
我們大人卻總以為時間很多,
來日方長;

總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
與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瞬間失之交臂,
還想當然地說著“ 反正還有以後 ”。

但我們不知道的是,
真正與孩子親密無間的歲月,
其實就只有人之初的兩三年。

孩子長大的步伐不會停下來等我們覺悟,
在這場最終指向分別的愛里,
他們只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孩子幼年時父母的缺席,
今後將很難再有時間與精力去彌補。

5.
親愛的孩子
再難也要和你在一起

前段時間看了一個新聞。
浙江嘉興的李幫勇是一名外賣員,
也是一個右手5級傷殘的單親爸爸。
因為自己幼小的女兒沒人照顧,
這個堅強的漢子便帶著孩子一起送外賣。

左手抱女兒,右手拎外賣;
奔波街頭,風雨無阻。

帶娃送外賣,
能在別人看來是被生活所迫,
充滿了無奈和辛苦,但對於那位爸爸來說,
這是他可以做到的最大限度的陪伴。

“她離不開我,我也會盡我最大努力把她養好。”

寥寥數語,卻流露出滿溢的愛。
再苦再累也要和孩子在一起,
為此,傾盡所能,在所不惜。

自己帶孩子注定是辛苦的,
這意味著我們會付出更多的心力勞力,
會失去更多的自由時光,
尤其對職場媽媽來說,
還會錯過更多的發展機會。

比如我自己,為了能多陪陪女兒,
曾經推掉了赴北京進修半年的機會,
也婉拒了單位領導讓我帶隊負責項目的邀請,
只因為那樣的話就意味著需要頻繁出差。

表面上看來,
我確實失掉了一次短期內晉升的最佳機遇,
但我絲毫不後悔。

因為我知道,
什麼才是於我而言最為重要的。

這一切,在我看來值得。
我們給了孩子人之初最好的愛與陪伴,
用自己在生活和事業上的暫時犧牲,
換來了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礎。

“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這應該是每一個親自帶娃的爸媽最真實的寫照,
也是他們內心甘之如飴的歸往。

可能有人會說,如果選擇了帶娃,
那我就沒法賺錢,這種矛盾該如何平衡呢?

其實我想強調的是,
“帶孩子”的真諦並不是24小時無時無刻不和寶寶待在一起。
在自己有限的空餘時間裡全身心投入那親子時光中,
給予孩子滿心滿意的關注與互動,那才是最關鍵的。

放下手機和電腦,
跟娃一道讀讀繪本、做做遊戲、聊聊天…

孩子與我們的感情,
會因那高質量的聯結而不斷增進。

龍應台曾經提到,
做父母其實是有“有效期”的。

“孩子在小的時候,
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
是完全可以依靠的。
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
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
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
也比不過10年前來得有效了。”

願你珍惜把握跟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刻,
能在孩子的關鍵前三年,陪伴他們成長。

那樣,
才能在今後漫長的歲月裡,
問心無愧地笑著說道:
“幸好,
我把握住了孩子最珍貴的人生前三年。”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