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處罰沒效?如果少了三技巧,小孩會一直犯錯

最近有媽媽告訴我,
她讓孩子罰站10分鐘的時候,
小孩站在牆角嬉皮笑臉,還唱歌,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媽媽在生氣的同時,也在質疑這樣的懲罰對孩子是否沒用?

懲罰孩子時,父母們常見的困惑

1、“孩子不想罰站,是不是沒效果?”

A爸爸說,有時孩子犯錯時,
他會讓小孩在家裡的冷靜區面壁一會。
可孩子每次都哭鬧說“不要”,
需要父母嚴厲命令才進入冷靜區。
孩子這種反應,是不是代表罰站沒效果?

2、“孩子罰站時扭來扭曲,是不是沒效果?”

B媽媽說,女兒犯錯後被罰站的時候,會扭來扭去。
看不出孩子悔改,但孩子也沒抗拒罰站。
孩子這種表現,是不是不適合懲罰?

3、“孩子無所謂,是不是沒效果?”

C媽媽說,她的兒子在罰站時,不僅不安靜,
有時還站在冷靜區逗他8個月大的弟弟,
“弟弟,你好笨”,“弟弟,你的玩具飛走了”,
一副非常無所謂的樣子。

4、孩子罰站就像“過家家”,是不是沒效果?

D爸爸說,小孩被要求罰站時,
會一邊走進冷靜區,一邊玩“過家家遊戲”,
嘴巴嚷嚷“我來了,小布熊”,
罰站完之後,小孩會嚷嚷“再見了,小布熊,我回去玩玩具了”。
“小布熊”是孩子想像出來的,
他認為冷靜區有一隻小布熊。
孩子整個過程就像在玩“過家家”,是不是罰站沒效果?
 

父母通過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到底有沒有用?

幼兒說經常提到,
如果父母採用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
刺激的是孩子大腦的情緒警報系統,
而不是理性系統,不僅容易帶來陰影,
孩子還會變得情緒化。
並且,打罵的效用最後也會慢慢遞減,
最終變得沒效果。
所以,打罵孩子的方式,父母們盡量避免。

可是,不少父母說,
有時當他們輕聲細語地教育孩子,效果不明顯。
例如在一個二胎家庭,姐姐總欺負弟弟,
弟弟每次有好吃的會被搶,
弟弟玩什麼玩具也會被搶。
被反抗時,姐姐還愛伸手狠狠地抓弟弟的臉……
父母經常教育,可姐姐卻是屢教不改。
這種情況下,有時適當懲罰一下孩子,
可能會收穫效果。

一般來說,相比起溫柔教養,
懲罰會引起孩子的負面情緒,
例如孩子會恐懼或憤怒,
所以有些孩子會拒絕接受懲罰;

有時孩子罰站時扭來扭曲,是不是沒效果?
孩子扭來扭去,恰好表明孩子已經感覺不自在,
這種懲罰限制對這種孩子已經在起作用。

孩子罰站時無所謂,還逗弟弟的情形呢?
有些孩子會故意無所謂讓自己放鬆一些,
或故意製造讓大人以為沒有效的“假象”。

孩子罰站就像“過家家”呢?
有時孩子罰站的時間太短,就起不到限制的作用,
孩子在限制區跟其他地方沒兩樣,
這時爸媽可以適當讓懲罰的時間變長。

看來,別那麼快就判斷懲罰對孩子沒用,
但懲罰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重視的。
有些家庭為了讓孩子印象深刻,
不惜把孩子關進小黑屋,
引起孩子極大的恐懼,這是不對的。

除此之外,當你打算對孩子採用懲罰的措施前,
最好提前告訴孩子,“如果你下次還這樣犯錯,媽媽會懲罰你,讓你站在牆角10分鐘反思錯誤”。
為什麼要這樣做?
正如科普記者Dan Gardner說,
對懲罰有心理準備,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舉個例子,當一位爸爸突然對兒子說“去牆角站著”,
因為兒子往沙發灑水,這個小孩很可能會害怕,
因為他不知道“去牆角站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如果這位爸爸在孩子犯錯前,
就曾經告訴過小孩這樣的教育規則:
你下次再灑水,你就要去牆角站10分鐘,爸爸希望你通過這種方式反省錯誤。”

最後,父母懲罰孩子,
如果缺乏下面三技巧,可能會導致懲罰沒效果

 

技巧1:罰站時,孩子需要同時反省錯誤

我們在懲罰孩子時,
不要忘記提醒孩子在罰站時思考自己的錯誤,
例如媽媽提醒孩子,
“等會要告訴媽媽,你哪裡錯了,因為這樣的錯誤對於你未來的成長不妥”。
如果一個孩子在接受懲罰時,能做到反省錯誤,
效果會比不知道什麼原因而罰站的孩子,
或比罰站時腦袋想其他事情的孩子,效果更佳。

罰站完之後,爸媽最好鼓勵孩子把犯的錯誤說一遍,
並且說出未來的改正打算。
 

技巧2:懲罰時,父母不要模糊了懲罰的目的

“你如果不收玩具,就不能吃冰淇淋”,​​
“你如果不吃飯,會被沒收玩具”,
這種錯位懲罰的結果,
會讓孩子為了冰淇淋而收拾玩具,
或為了得到玩具而吃飯,
這種做法似乎達到了效果,可模糊了教育的目的,
因為目的錯位了,孩子下次也會照犯不誤。
結果,爸媽也沒實現教育的真正目的。

正確的懲罰應該是“自然後果懲罰法”,
例如孩子如果不收玩具,父母就把玩具沒收;
例如孩子如果不吃飯,就懲罰孩子不吃飯。
集中目的,孩子才明白懲罰的意義,
也能因為自然後果的懲罰,在大腦產生直接的記憶關聯。

技巧3:父母表情要嚴肅

這時爸媽表情要足夠嚴肅,稍提高音量:
“你不能再搶小朋友的玩具,聽到沒?”
如果能配合肢體動作,效果會更好。
例如大人用雙手握住小孩的雙手,
讓孩子覺得你現在跟平常不一樣,
目的是為了給小孩傳遞這樣的信息
——這個錯誤是嚴重的、需要改正的,
爸爸媽媽沒有在開玩笑!

下次,如果孩子又衝動想搶玩具時,
就容易想起你這一次的威嚴管教,
有助於孩子及時自我阻止。

難怪人們常常說,教育孩子就是要喚醒孩子的靈魂,
當你不夠了解孩子時,
“口水”只灑在孩子身上,而不是心上!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