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育兒之路:父親的缺失

“爸爸忙,等爸爸賺了錢就給你買個大玩具,乖~找你媽陪你玩兒吧”

“爸爸忙,等哪天爸爸不忙了在陪你好不好?乖~快去找你媽玩會兒”

“爸爸忙,等下次有空就陪你去遊樂場,乖~這次先讓你媽陪你去吧?”

 

是不是這些場景每天都會出現在你的家庭裡,

父親這個稱呼就如同影子一樣有形無魂的存在於你與孩子的生活中。

他看不見每次兒子叫他爸爸時眼睛裡散發的興奮與期待。

他也看不見每次敷衍的回應後兒子的失望與黯然。

孩子只是不會表達,但他什麼都懂。尤其是源於骨血的父母親情。

兒子六個月的時候,丈夫出去工作。

那個時候兒子還小,雖然之前很依賴於在丈夫懷裡入睡,

但也僅此而已了,大部分都是我在帶兒子,

丈夫則是沉迷於他遊戲中的打怪升級,樂此不疲。

在老公工作後的半年裡,雖然每個月都回來,

但也只是一兩天,而且幾乎每次都是因為朋友結婚,

朋友家孩子滿月酒這些事情回來,

到家簡單寒暄幾句就直奔朋友家呆到半夜才回來,而我跟兒子早已經睡了。

一次丈夫接連三個多月沒有回家,我體諒他工作的辛苦與不便,又怕他太想念兒子,

隔幾天就會給丈夫開一次視頻讓他們父子見見面說說話。

每天也會錄些兒子的小視頻給他看,以時時刻刻讓丈夫感受到兒子的成長。

因為在我看來無論什麼原因,

錯過自己孩子僅此一次的成長曆程是一件太讓父母遺憾的事情。

我不想丈夫將來會有這種遺憾。

今年四月份丈夫終於來電說要回家了。

我高興的對兒子說“明天爸爸就要回來了,你想不想爸爸啊?”

“想”兒子乾脆的說。

 

丈夫回來那天我正在家門口陪孩子玩,

我看到距離我們並不是很近的丈夫下了車,

我拉過正玩的津津有味的兒子說“寶貝你看!那是誰啊?”

兒子隨著我伸出的手指看過去,

很快便扔下手裡的東西扭著屁股張開小手衝著丈夫跑去,

嘴裡大聲喊著“爸爸!爸爸!爸爸回來啦!”

 

我詫異已經有三四個月不見爸爸的兒子竟然還能在見到丈夫之後如此激動。

丈夫抱起兒子問兒子想爸爸沒有,兒子還是乾脆的回答說“想”

“那親親爸爸!”

兒子就撅著小嘴親上去。

我們回屋後兒子一直要丈夫抱,

我笑著對兒子說“這麼喜歡爸爸,這幾天就跟著爸爸睡吧。”

丈夫轉過身說“我明天就走了。”

似乎有一瞬間的寂靜,然後我扯開了話題。

因為我不想讓兒子看到我們爭吵。

見過那種老式的爆玉米花的機器嗎?

表面上悠閑地轉圈圈,實際裡面已經怒火中燒,隨時都會爆炸,這就是我當時的心情。

丈夫此次回來是為了參加朋友婚禮我是知道的,

但我理所當然以為這麼長時間不回家的丈夫肯定是會呆上至少兩三天的。

然而,僅一天。

那麼原來工作如此忙碌,千辛萬苦請一天假回來只是為了朋友結婚,

然後順便看看我們母子?

原來你並不是忙的一天假也請不下來,

而是覺得與其回家跟老婆孩子聯絡感情還不如跟朋友去吃喝來的更有價值?

原來三四個月的時間仍然不足以引起丈夫對這個家對我對兒子的惦念!

還好我沒早早就說出打算一家三口去逛公園的計劃,不然真是太可笑了。

丈夫回來的前幾天兒子正感冒咳嗽,我們每天都要去醫院給他打針,

自丈夫匆匆而來匆匆而去之後,

兒子的感冒雖然有所好轉,

但開始經常無緣無故的發脾氣!

每天一不順心就哭鬧,顫抖著身子大吼大叫!

也不出去玩,憋在屋裡只讓我抱著,就連跟慣了的奶奶也不讓碰一下。

兒子從來沒有這樣過,我不知道究竟是哪裏出了問題,

對於兒子突然的變化措手不及,以為是兒子身體上哪裏不舒服,

但有時高興了就又恢複了原來的活潑勁兒,也能好好吃飯。

我開始考慮心理,我想有可能是這幾天總打屁股針把孩子打怕了,嚇壞了,

可是每次去打針的時候兒子都會輕鬆的跟我說“去打針啊”,

雖然打針的時候會哭,但是打完後很快就沒事了。

所以我並不覺得是打針導致了兒子反常的行為。

直到有一天我找不見自己的拖鞋,就從鞋櫃裡拎出丈夫的拖鞋將就穿著,

兒子看見了指著鞋子說“爸爸!”我說“嗯對,這是爸爸的鞋子。”

然後兒子突然就跑去臥室,一邊跑一邊喊著“爸爸回來啦!”

我說“沒有,爸爸沒回來。”可是兒子執意找遍各個房間喊他的爸爸。

我瞬間心酸無比,似乎明白了兒子這幾天反常的狀態。

這麼長時間以來兒子與丈夫最多的就是對著屏幕說上幾句,親親對方。

當終於見到了活生生的爸爸,才體會到被爸爸抱在懷裡的真實。

長時間的分離讓這父子倆親親我我,不停的打打鬧鬧,嘻嘻哈哈。

這讓兒子的情緒達到了頂點,這可能是半年來最讓他高興的時候了。

可是寶貝對不起,媽媽忘了告訴你,爸爸很快就要離開了。

這就像一株剛被放進溫室的小草又被殘忍的放進了冷藏室。

丈夫走的時候,兒子瞅著坐進車裡的爸爸扭動著身體也要上車。

我當時還以為愛車的兒子僅僅是喜歡那輛汽車才想要坐進去。

還愚蠢的提醒兒子“快跟爸爸揮揮手吧,爸爸就要走了。”

“不走,不走。”兒子急切的說著,想從我懷裡掙脫下去追那輛汽車......

我那個時候絲毫沒有體會到兒子的心理正經曆著怎樣的難過與不捨。

我們總認為小孩子在面對這種分離的時候,只是短暫的不捨與難過,

往往認為給孩子一個感興趣的玩具,

帶孩子去吃頓大餐就能彌補孩子內心對家人的依戀與不捨。

有時候招架不住孩子的哭鬧還會對孩子說“好了好了,

爸爸去給你買好吃的了,很快就回來了!”孩子當時可能不再哭鬧,

可是望眼欲穿後的失望可能更會加重孩子對於父母的想念。

我從來沒有打過兒子,也極少衝兒子發火,可是自從老公走後,

兒子開始極度缺乏安全感,一直要求我抱著他,

發現我不在視線之後慌亂的喊媽媽,哪怕我告訴他我只是去關一下門。

我知道,兒子是害怕我也會像他爸爸那樣離開他然後很長時間才能再見。

所以那段時間我盡量陪在兒子身邊,告訴他媽媽不會離開,然後親親他,抱抱他。

你的孩子是否會在許久不回家的爸爸媽媽面前格外愛表現自己,

期待自己的表現能吸引家長的注意,

如果得到讚許或者親親抱抱的獎勵更會使孩子異常的興奮與歡快。

我兒子平時一般九點半左右就能入睡,可是只要丈夫回來,就會無限期延長睡眠的時間。

這是孩子在盡力的討你歡心,讓你喜歡他,這樣說不定你就能再願意多陪他一會兒。

我關注兒子身心的健康比關注兒子是否需要一件玩具,一袋零食,

一所好的幼兒學校更加重視。

為什麼近年來生活質量的提高,健全的設備,

眾多五花八門為兒童設立的場所都不能滿足孩子的心理健康,

新聞裡仍然每天都會出現兒童因心理問題輟學,抑鬱,甚至自殘等等眾多令人揪心的報道。

這總能讓我想起我還是小孩子的那個年代,極少會聽說哪個孩子有心理問題的。

那個時候無論男孩兒女孩兒都比較皮,幾乎每天都少不了要挨父母的幾頓暴揍,

可是我們仍然每天都快樂無憂的生活著。

即使生活的不富裕讓我們吃不上什麼好的飯菜,穿不上幾件新衣服。

但我們每天都會睡的安穩香甜,身體健健康康。

因為無論多痛苦的暴揍,多辛苦的生活,我們身邊永遠都有爸爸媽媽陪伴在身邊。

 

被爸爸揍了媽媽會護著你,為你揉揉腫起的屁股。

被媽媽罵了爸爸會安慰你,為你擦擦滿臉的鼻涕眼淚。

所以我們的痛只在皮肉,不在內心。

因為知道無論爸媽怎樣打罵都不會離你而去,

到了晚上還是會照常吃飯,照常炒些自己愛吃飯菜。

我們永遠不會是每天盼望著爸爸媽媽回家,

希望爸爸媽媽別走,時時刻刻懷疑自己是不是被爸爸媽媽討厭的孩子。

所以我們輕鬆,且無憂無慮。

我一直渴望的育兒理念就是恩威並施的教育,

我與丈夫可以承擔著一人唱紅臉,一人唱白臉的角色。

可以像我們小時候那樣,有著既不敢造次又可以撒嬌的平衡心態。

可是脫離想象的生活中,僅有我一位家長扮演著父親與母親的角色,

而想象中的恩威並施卻成為了兒子眼中喜怒無常的媽媽。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無奈,

但是請不要僅僅是為了給孩子過上富足的生活為理由,離開孩子。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總有一天孩子會接受你的告白,回報給你同等的愛。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