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孩子對長輩「動手」沒輕沒重!究竟怎麼辦,德國專家告訴你怎麼做!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Uber!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孩子對長輩“動手”沒輕沒重?究竟怎麼辦?德國專家告訴你怎麼做」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當孩子發脾氣、揮動雙手哭鬧的時候,家長們既要安撫孩子,也得小心躲避孩子們無意識的“誤傷”。可以說,家長們需要經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考驗”。德國漢諾威應用技術大學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學家Eva Busch博士這樣解讀了孩子的“暴力行為”。

孩子打家長原因何在?

Busch博士認為,在孩子三歲左右時,他們的願望會因為父母制定的規矩不能實現,因此衝突會在孩子和父母之間形成。為了獲得認同感,孩子們會試探性地對家長“拳打腳踢”。當然,性格不同,程度也不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感覺到自己充滿力量,並且因為製造了激動的場面而感到興奮。 專訪德國專家Eva Busch:3個方法應對孩子的“暴力行為”
孩子哭鬧時,難免會有過激的動作,家長往往成為了“受害者”。按照下面的方法做,既能規範孩子的行為,也能讓自己避免被“誤傷”。

孩子情緒激動時,下手難免沒輕沒重。德國漢諾威應用技術大學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學家Eva Busch博士給出了下面3條建議,正確引導孩子的舉止:

1、真誠並且堅定地跟孩子說:打人是不對的。

你可以看著孩子的眼睛,並握住他的手臂,態度嚴肅地跟孩子說這個問題,並且制定一個規矩:比如“你可以清楚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也不要動手打別人”。

2、向孩子傳遞安全感。

由於孩子所處的情況無法應付,因此他們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有過激的舉動,他們的舉動可以被理解為“我需要幫助”或者“我害怕”等,這時家長要向孩子傳遞安全感。

3、有時候孩子的“暴力”舉動是一種自然反應和自我防衛的措施。

父母需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而不是“以暴制暴”,比如,用明確、堅決的語言提醒、保持一定的身體距離等。
對於孩子的“暴力”舉動,一方面家長不能縱容,另一方面也要分析具體情況,並且以身作則,並輔以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正確理解孩子在“反抗階段”的舉動 在這個階段,孩子們經常會發脾氣,或者在櫃檯前大聲說著“想要這個”或“想要那個”。為了不讓孩子的行為上升到“暴力”行為,家長要考慮下面幾點: 1.孩子只會“反抗”親近的人,這是積極的一面,要加強和孩子的親子關係;
2.孩子正在形成自主意識和主動性,因此要正確引導;
3.在這個階段孩子並不是真正地想惹怒你,只是因為事情並非如他們所願,他們只是感到一絲失望和憤怒。因此家長還需要適當給予安撫。

平穩度過“反抗階段” 孩子在這個階段有強烈的自主意識,因此最好不要輕易打斷他們,要允許他們嘗試、犯錯,這樣,他們就知道什麼可行,什麼不可行。如果只是一味的否定,孩子自我價值觀念的意識就會減弱。 另一方面,家長也可以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比如,如果孩子會在超市食品區哭鬧,可以帶他們去超市別的區域,或者不要帶著孩子購物。父母制定的規矩,比如“不能打別人”或者“這個只能嚐嚐”等也要讓孩子在這個階段遵守。
在“反抗階段”,如果孩子出現了“暴力”的行為,父母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自我意識,採用適當的方法,糾正孩子的行為。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Uber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孩子對長輩“動手”沒輕沒重?究竟怎麼辦?德國專家告訴你怎麼做」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cnread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