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是什麼讓一個智商比愛因斯坦高的人最後成了保鏢!

這幾天在看一本書《異類》,書中美國怪才格拉德威爾對社會中那些成功人士進行的分析,讓我們看到了一連串頗感意外的統計結果。

印象尤其深刻的是這樣一個故事:故事裡有兩個主人公,一個是克裡斯托弗·蘭根,據說智商在195到210之間,比愛因斯坦的智商還高。他有著超強的記憶力,從小對數學哲學感興趣,一直渴望做個大學教授。後來的人生軌跡表明他不僅未在學術界發表過任何學術著作,連大學都沒有讀完,最後卻成為一個年收入6000美元的保安;另一個叫奧本海默,智商不如蘭根,後來卻成為著名的曼哈頓計劃首席科學家。

雖然倆人最後的身份懸殊,但在年輕的時卻都有點頗耐人尋味的人生經曆。據說他們都曾在各自的大學生活中都成遇到了麻煩:蘭根錯過了為自己申請獎學金的最後期限,奧本海默曾企圖毒死自己的研究生導師。他們想繼續學業就必須自己與校方協商。結果是蘭根因為這些簡單的問題離開了學校,從此放棄了學業;而奧本海默不僅振振有詞地為自己的那宗謀殺案辯解,還帶著這樣的前科成功應聘了一個 20世紀最重要的工作——研發原子彈。

  

故事看到這以後,不知道你是否好奇:這兩個人智商都屬於天才級別,但人生境遇卻有著天壤之別,為什麼會這樣呢?

經過各種觀察研究,最終發現造成這種人生差異的根本原因在於:家庭背景。我先來給大家還原一下他們各自的家庭背景:奧本海默從小在曼哈頓富人區長大,父親是商人,母親是畫家,家境富裕,從小就被言傳身教地灌輸“權利意識”,被鼓勵去實踐成人社會中的遊戲規則,而這種意識很自然地讓他去爭取權力,不僅很好地適應社會,還表現出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相比之下,蘭根的生活可以說很悲慘,據說蘭根出生後不久,父親就失蹤了;母親嫁的第二任丈夫被謀殺;嫁的第三任丈夫自殺;第四任丈夫,是個事業失敗的男人,每天的娛樂,就是往死裡揍孩子。生活不是貧乏無味,而是飽受摧殘,更別說維護自己的權益。

  

了解完這個背景以後,我們是否就可以理解了為什麼奧本海默在投毒事發後還能夠與校方合解。因為他打小受過的教育,讓他始終敢於為自己爭取。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決定他倆人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智商,不是學校,而是來自於家庭!而蘭根一早受不好家庭教育的影響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而書中最後也這樣總結到:他們倆人之所以有這樣的差距,是因為奧本海默具有這樣一種特殊技能,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稱之為“實踐智力”:知道如何做某事,而不需要知道為什麼知道,也不需要解釋為什麼。這不是關於如何辯解的知識,而是幫你正確了解形勢,從而獲得你想得到的東西的知識,他具有很特別的悟性;而蘭根卻沒有。可見,即便是智商比愛因斯坦都高的人,如果受到不好家庭環境的影響,不具備處理挫折、問題的能力,也只能做一份年收入6 000美元的保安工作。

從事教育研究這麼多年,見過很多父母從胎教開始就去參加各種輔導班。孩子出生後,就送入早教班,孩子一路小跑地被趕著往前走,特長班包羅萬象,奧數都成了必修班,希望孩子不要輸在智力教育的起跑線上,卻忽視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孩子們的發展依舊有些不盡人意。他們一早就教導孩子要聽話,讓孩子安靜、服從他們的權威,卻從來沒有教會他們如何維護自己權益,如何去思考。而好的家庭教育正是要喚醒孩子心中的權利意識,這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給予的。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應該有所警醒,應該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人生有著多大的影響。事實上,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有著什麼樣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父母。但遺憾的是,家長們對此幾乎沒有太多的重視,更談不上正確的教育理念、人才觀念。一旦孩子出現問題,家長隻知道指責學校、社會,而不是反思自己是否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希望父母從這個故事中吸取教訓,不要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下一個蘭根。

總結:我們總是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卻沒有意識到真正的起跑線不是智力教育,也不是學校,而是在家庭。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孩子正是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潛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所以父母應該覺察起來做點什麼,不要讓這樣的故事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