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專家說“孩子需要放養”,潛移默化里,感覺這還真是一件特別酷的事!一提起“放養”的孩子,聯想到的形容都是個性、獨立和自信,但情況好像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今天給孩子最好的就為大家推薦這篇關於如何“放養”的文章。作者祝鬱,是在上海當地一所頗具口碑的中學校長,也是一位崇尚“放養”的媽媽,從女兒4歲開始,她就實行一切“聽”孩子的。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到底是怎麼做的。非常睿智的母親,相信會給您更多的收獲,至少魚爸讀完全文後,感觸很多!
1.讓孩子獨自判斷,並尊重孩子的每個選擇因為沒有老人可以幫忙帶,我女兒很小就進了幼兒園。到大班畢業時,本來按照年齡她還應該再讀一年,但是她不同意,一定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去上小學。
我沒有武斷地回絕女兒,而是請了三天事假,帶不到5歲的她到小學去旁聽了三天,然後讓她自己判斷是否可以上小學。
這三天里,我們旁聽了每一節課,把小學生的生活都過了一遍。三天後,她很堅定的說:我要上小學!
那時候,不到年齡走個後門還可以進去,所以我就尊重她的意願,讓她上了小學。
小學一年級第一個學期她是學得最好的,因為這是她爭取來的,是她的選擇。這樣,在不到5歲的時候,她就學會了獨自判斷和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升初中時,我仍舊讓女兒自己選擇,是去民辦學校還是對口的公立學校。她到對口公立學校看了一次之後說:“我喜歡這個學校。”我說,好,喜歡就好。
從女兒4歲到今天,我一直堅持一句話:我尊重你的選擇。當父母和孩子發生爭執,最後要麼家長聽孩子的,要麼孩子聽家長的。當孩子什麼都聽你家長的時候,那就出問題了。他會覺得,我的人生是你幫我規劃的,那你就替我走下去吧。
人們總是說孩子“開竅”了就要學習,其實幾乎每個人在學習期間都有一個發現自己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兩個內容:先是發現了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然後才是發現自己的能力所在。
一旦進入這種狀態,孩子就會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從心底湧出,那情形就是很多人說的“開竅了”。
2.讓孩子學會承受選擇後的結果
尊重孩子的選擇,也要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女兒讀初中時,我帶她到上海很多高中去轉了一圈,讓她看看希望將來進哪個學校。最後她說,“媽媽,我要考上海中學,因為上海中學漂亮。”
因為這個目標,初中最後一年,她的成績突飛猛進,但我個人判斷要考上中還是有點危險。中考填報誌願時,我建議她填報上師大附中,但女兒堅決要報上中,我尊重了她的意願。
成績揭曉,她因為兩分之差與上海中學失之交臂。
雖然她最終也進入了心儀的曹楊二中,但有時仍有些遺憾:“如果當時零誌願不填上中,什麼學校進不去啊!”這時,我告訴她:“那是你自己的選擇。”
我覺得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做對的事情,但只要是自己的選擇並且是經過思考的選擇,就沒有什麼可後悔的。
就像開車在高速公路上選擇了一個岔口,就只能按照這個方向開下去。哪怕就是錯了,也只能在下個出口再做調整。即便孩子的選擇最後是走了彎路,甚至走了回頭路,也不一定就是壞事,畢竟多了一份人生經曆。
後來女兒進大學選專業、出國讀研都是自己做決定,自己去操作。
我也曾經擔心她的一些選擇。比如她曾想進入傳媒行業,我知道傳媒業非常辛苦,但收入和社會認同度都不高。我和她溝通了好幾次,但她態度堅決。我也接受了,於是和她一起設定了未來的路線圖。
後來,女兒自己到傳媒公司實習了一段時間之後改變了主意。我也尊重她,並繼續積極和她一起調整、設計新的職業路線圖。
3.要維護老師和學校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我每次家長會都會跟家長談到這一點。這不是我作為校長護著老師,而是因為:孩子不會從他不喜歡的老師那里學到任何東西——這是初中這個階段的非常明顯的特點。
家長要想明白一點:學校是孩子每天要去的地方,家長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替代所有學科的老師。即使對老師有意見,也不要讓孩子看出來,可以背著孩子和老師溝通。
我女兒在上小學四年級時很頑皮,總是闖禍。那個期末拿到成績報告單,女兒傷心得直哭。原來老師給出的五行評語中竟然沒有一句肯定,全是批評。這是做了14年班主任的我看到的第一份奇特得讓我終身難忘的評語。
晚飯女兒吃得很少,臨睡前還問我:“媽媽,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呀?”
那一夜我和丈夫都失眠了,我知道女兒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開始失去自信了。
我連夜給孩子寫了一封信:“孩子,你見過磨刀嗎?把刀放在磨刀石上磨,刀一定很疼,可是他沒有發出一點聲音,因為他知道只有經過這樣的磨礪,他才能變成一把好刀、快刀。你想變成這樣一把好刀嗎?那就要經曆磨礪!
“你睡覺之後,媽媽已經和老師通過電話了,老師說,今天的評語就是把磨刀石,就是要讓你去接受反複的磨礪。當你把評語上的缺點改正之後,你就會是一把舉世無雙的寶刀了。”
我用這封信把老師在女兒心目中的形象挽救了回來。接下來我又和女兒談了很多,幫她重塑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她還給自己寫了很多雖然稚嫩卻也中允的“評語”。
到今天我還是非常後怕,如果當時我不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處理,結果會怎麼樣。我也常常以這個故事來鼓勵我們的老師要多幾把衡量孩子的尺子,多讓孩子感覺到成功。
4.幫助孩子擁有夢想女兒小時候,我很想讓她學鋼琴,但我不是買來鋼琴讓她學,我用了個小小的“計謀”。
當時我班上有個學生鋼琴彈得非常好,我帶女兒去她家玩,請她彈琴給女兒聽。
聽了幾次,女兒終於忍不住了:“媽媽,我們也買個鋼琴吧!”
我說:“鋼琴很貴啊!”
她說:“可是我真的很想要鋼琴。”
我又說:“彈鋼琴很苦的,你問問姐姐有多苦?每個星期都要彈,還要到老師那里去還琴。”
女兒面露難色放棄了。但過了幾天,她又忍不住了:“我真的很想要鋼琴。”
在女兒的一再懇求下,我才買了鋼琴。因為是她自己提出來要彈的,所以她學琴的整個過程中,我從來沒有費過心。
女兒曾經說:“你最大的優點是一直尊重我的選擇。因為有了選擇,我就有了目標。我就會朝著自己的目標走。”
父母要幫助孩子擁有具體的未來夢想。孩子擁有了夢想,要引導他們相信這個夢想能實現,並朝著這個目標不斷行動,這種行動就會賦予孩子進行自我開發的積極“動機”。
5.訓練讓孩子區分優先順序的方法
大家都在說,小學和初中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那麼,良好的學習習慣究竟如何養成呢?
女兒上小學一年級時,我規定她晚上7點鍾必須把所有作業做完。7點之後全部都是她自己的時間,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絕對不會增加一分鍾的課外作業。
有一次,晚上7點鍾我家訪回來,發現她語文作業還沒做。阿姨說她前面在玩,所以作業時間來不及了。
我看看7點鍾已經到了,就把女兒的作業本子沒收了。
女兒怕第二天被老師批評,哭著求我,我媽媽也在旁邊求情。但再哭也沒用,我告訴她,7點鍾之前完成作業是鐵打的規矩,規矩就不能破壞。
第二天一早,我打電話給女兒的老師,解釋了昨天的情況,並請她該怎麼批評女兒就怎麼批評她。從那以後,這種情況再也沒有發生過。
定下行動順序是在訓練判斷力,從小開始讓孩子自己選擇玩或學習,就是在訓練孩子區分優先順序。
6.要進入孩子的語言系統
我在美國做影子校長時,采訪過美國加州的一位年度教師。她說:“我每天晚上都要看兩部肥皂劇。”
我問為什麼,她說:“這樣第二天我才可以和我的孩子聊,才可以用孩子能接受的語言,從這些肥皂劇的劇情聊到我的課堂,講到我要教的曆史知識。”
這就是需要家長去努力的,你要進入孩子的語言系統,包括了解孩子在看什麼電視,包括一些網絡上的熱門語言。
為什麼我們有些孩子總嫌媽媽煩,到了初二就不怎麼和母親多講話了?
我曾經和一個孩子聊,他說我講的媽媽都不懂;一個家長聽到孩子說“逗比”批評孩子罵人,孩子也很氣憤:“你懂什麼?”我們的家長確實不知道,有些詞彙在網絡環境中,詞語的含義已經發生了變化。
家長要了解孩子,就要進入孩子的語言系統。三年一個代溝,孩子不可能穿越到家長的話語系統,那你就要蹲下身子尋找和孩子溝通的共同語言。
作為家長,永遠不要過時。
7.讓孩子有目地旅行
女兒在高中時,學校組織孩子們坐鐵皮火車去南京進行“生存挑戰”,雖然孩子很辛苦,但我卻非常讚成。
旅行是很好的教育方式,通過旅行孩子能培養自立能力、忍耐力和挑戰精神。
大學里,女兒曾經組織了一幫年輕人一起從雲南瀘沽湖徒步到四川亞丁稻城。我當然也擔心,但看到她為了這次徒步各種做攻略、鍛煉體能,我知道她已經學會了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當我不能阻止她的時候,我就積極支持她。我為她買了能在零下50度的惡劣環境中使用的睡袋,買了各種徒步需要的東西。他們的徒步非常順利。
在這個世界上走得越遠,眼界就越寬,適應力就越強。
8.鼓起勇氣拿起筆
我非常鼓勵家長拿起筆,以信的方式,把想對孩子說的話告訴他,不管是書信還是郵件都沒關係。
其中有個環節,就是家委會提前請家長給自己的孩子寫一封信,語文老師提前讓孩子們給父母寫一封信,但家長和孩子們彼此之間都不知道對方也寫了信。
到儀式這天,家長和孩子們把寫好的信彼此交給對方。讀信的時候,很多家長和孩子都忍不住流下熱淚。因為這種方式,把家長和孩子很多從來說不出口的話都表達了出來。
我也會給女兒寫信,用文字的方式和孩子溝通,這種方式不僅溝通更深入,而且還能夠留存下來,日後每次翻看,感覺都不一樣。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